预激综合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想要拥有高质量的透析生活,定期抽血必不可 [复制链接]

1#

红网时刻新闻10月21日讯(通讯员周芳)“咋又要抽血,本来就贫血!”这是在很多做透析的患者们常说的一句话。其实,有这样的想法源于他们对病情认识的欠缺和对治疗方案评估的忽视。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透析生活中定期抽血化验这件事呢?

首先,我们要消除抽血的顾虑。透析患者因肾脏功能缺失,需要规律透析来维持治疗,血液透析是排出*素和水分的重要手段,但仅仅依靠透析并不能解决肾脏衰竭的所有问题。通过定期化验检查我们可以尽早发现患者的异常指标,及时调整透析处方和药物治疗方案。在透析中心里总有一些患者非常抗拒抽血化验,主要是担心抽血加重贫血和费用问题,但实际上,定期的抽血化验是不会导致我们贫血的。因为人体的血液占体重的7%-8%左右,每次化验抽的血可谓是九牛一毛。

那我们该如何做?充分的透析和规律的服药方案是保证话患者高质量生活的基础,不仅能减少患者的住院频率,还能帮助患者回归社会。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下,国家肾病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组织全国专家出版了《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版),旨在进一步规范血液净化操作,提高血液净化及其并发症的诊疗水平。

表格来源《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血常规:

血常规是最常见的化验项目,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指导我们调整促红素、罗沙司他等造血药物的剂量。推荐血液透析未合并贫血者检查频率至少3个月一次,血液透析合并贫血或调整药物过程中检查频率至少1个月一次,血红蛋白建议保持在-g/L。若血红蛋白过低,会出现肾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耳鸣等。血红蛋白过高,血液变得粘稠,容易造成透析管路凝血,内瘘闭塞、心肌梗死、脑梗塞等,有致残致命的风险。

透前和透后肾功能:

检查频率至少3个月一次。透前尿素氮、肌酐的值并非越低越好,过低是营养摄入不足的表现;结合透析后的尿素氮、肌酐的下降率,可评估透析充分性,透析效果计算公式:

URR(%)=÷透前尿素氮×%。URR至少65%,目标为70%。

血磷离子:

检查频率至少3个月一次正常范围0.85-1.51mmol/L,透析肾友允许控制在1.31-1.78mmol/L之间。血磷增多与钙结合,不仅会沉积在皮肤引起皮肤瘙痒,还会沉积在血管加剧血管钙化。

血钙离子:

检查频率至少3个月一次正常范围2.11-2.52mmol/L。因慢性肾病活性维生素D下降,导致肠道吸收钙的能力下降,血钙下降,引起甲状旁腺激素过度分泌,诱发骨骼破坏;在临床上进行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等药物治疗时易发生高钙血症,建议药物调整期间可1个月检查一次。

血钾离子:

血钾检查频率至少3个月一次正常范围3.5-5.5mmol/L。药物、饮食不当等易造成高钾血症,严重者可致心脏停搏;一些饮食不佳、营养不良的肾友也可能出现低钾血症,会出现乏力、心慌等症状。

铁指标(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

推荐检查频率为6个月一次,血清铁蛋白是反映体内储存铁的含量多少。建议血清铁蛋白维持在-μg/ml,转铁蛋白饱和度维持在20%-50%。铁蛋白过低,贫血难以纠正,一旦发现血清铁蛋白低于μg/ml或转铁蛋白饱和度低于20%时,需要补铁治疗。如果不检查此项目一味地补铁,很可能造成机体的铁过载,过多的铁元素沉积在肝脏、脾脏等器官而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血iPTH水平:

推荐检查频率6个月一次,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建议3个月一次。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慢性肾病患者常见并发症,PTH因此会异常升高,严重时会导致肾性骨病、血管钙化等。血iPTH维持在正常检测上线的2~9倍(较理想水平为-pg/ml),若PTH超过pg/ml,需结合自身钙磷情况咨询医生。

营养指标、炎症指标:

推荐检查频率6个月一次。血清前蛋白、血清白蛋白等反映透析者的营养状态和肝脏的合成功能。C反应蛋白(CRP)能准确反映机体炎性反应状态,其数值升高表示机体出现慢性炎症或者机体其他脏器功能受损,应及时给予治疗以防止病情的恶化,进而可以有效改善透析肾友的预后,提高肾友的生活质量。

血β2微球蛋白:

推荐检查频率6个月一次。血β2微球蛋白是一种淀粉样前体蛋白,是导致透析肾友出现难治性并发症之一的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的原因。它可以在骨、关节等部位堆积而发生腕管综合征、骨囊肿、破坏性关节病等。有研究显示,血β2微球蛋白水平与透析肾友死亡率密切相关。

传染病学指标(必查):

包括乙肝、丙肝、梅*和HIV血清学指标。血透者长期做血液透析治疗,属于血液感染和血液传播的高危人群,所以定期复查相关传染病指标,不仅是国家法律法规所要求的,也是我们自己对自己、对其他病友的责任要求。

通过详细列举各项化验项目帮助患者理解定期化验的好处,除了以上常规检查,透析患者也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再选做其它项目。建议大家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及时自我监测,根据检查结果合理的调整治疗方案,持续提高透析效果,减少因并发症和反复住院带来的精神上、经济上的双重负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