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tslf/昨日,中保协正式发布
重大疾病保险
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
(年修订版)
自今日起施行
过渡期至年2月1日前
①疾病种类,增加!
(25种→31种)
②甲状腺癌,还在内
但分轻重
③原位癌不在重疾定义中
但险企可自行增加
业内盼了又盼的20版重疾定义,今天终于正式发布了。
相较第一版的征求意见稿,终版有很多调整,比如:轻症的保险金额上限,从不高于20%上调至30%;对超出31种重大疾病的新增病种,不再强调发病率和重叠性;还规范完善了部分疾病定义的文字表述等~
本文就重疾新定义做一个详细解读。
一、《重疾险新定义》,新在哪里?
开局两张图。
如上图所示,最新修订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建立了重大疾病分级体系,将重大疾病分成了“重度疾病”和“轻度疾病”两类。
①重度疾病28种,新增严重慢性呼吸衰竭、严重克罗恩病、严重溃疡性结肠炎。
②轻度疾病3种,分别是恶性肿瘤-轻度、较轻急性心肌梗死、轻度脑中风后遗症。并规范了理赔范围。
“新定义”种还细化定义了6种核心重疾。
在这28种重度疾病中,这6种核心重疾占到了理赔的80%。
所以,我们先一个一个看这6种核心重疾的变化。
1、细化定义了6种核心重疾
先上一张总结图。
(1)重度恶性肿瘤:变严格
相比于旧版定义,发生了几处修正,增加了“严重”二字。较轻的恶性肿瘤被剔出了重疾理赔,但评级较严重的恶性肿瘤,依然按照重疾理赔。
这次修订,最重要的是将I期甲状腺癌移除出重大疾病。
轻度的甲状腺癌花费低且易治愈,2-3万就能治好,
但发病率却高居癌症之首。
把轻度恶性肿瘤移除重疾,不管是对行业健康发展,还是保费下沉来说,并不是坏消息。
(2)急性心肌梗死:变化不大
首先是疾病名称有所改变,从“急性心肌梗塞”改为“较重急性心肌梗死”。这是由于过去存在急性心梗的条款名称与疾病名称不匹配的情况,临床医生认为病人达到“急性心梗”,而保险医学却认为没有的情况。
此次新的名称与定义,细化了标准,需要看很多检查数据,达标了才能赔。
虽然在理赔条件上,看上去增加了不少的限制,但咨询了专业人士,发现其实差异不大。甚至因为有了更明确的标准,理赔操作上更容易一些。
(3)严重脑中风后遗症:变化不大
疾病名称也增加了“严重”,也是为了和轻症做相应的区分
理赔门槛无明显变化,主要是规范定义,
对检测手段、病情状况的衡量的要求更为细化。
(4)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变宽松
新增“小肠的异体移植手术”,而且“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再限定是异体移植。
异体移植,是指移植的器官不是自己的。例如把左边的肾移植到右边,这种不能获赔。
(5)严重慢性肾衰竭:变化不大
定义上,将“终末期肾病”改为“严重慢性肾脏病”。
在理赔条件上变化不大。
原来的“尿*症期”和新的“慢性肾脏病5期”,实际都属于肾衰竭晚期,没什么差别。到了这个时期,每周至少需要做几次透析。所以,虽然规律性透析看上去更严格,实际也差不多。
(6)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理赔要更宽松了,将“开胸”替换成临床更常见的“切开心包”
除此之外,
《重疾定义终审稿》在25种重大疾病的基础上,新加了3种新重疾定义,
分别是:严重慢性呼吸功能衰竭、严重克罗恩病、严重溃疡性结肠炎。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增这3种高发重疾的依据,是过往3亿多条理赔数据。
符合市场规律,也是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市面上的重疾险产品,大多数都包含这三种疾病,所以已经买了的也不要担心。
2、首次定义三种轻症
新定义关于轻症修改,主要有两大变化:
一是明确了3项轻症的标准定义:
高发轻症容易触动理赔,但因为没有官方的统一规范,理赔纠纷不少。
现在几乎所有重疾险都能保几十种轻症,不过各家公司的理赔标准是不一样的,《新定义》相当于把最高发的三种做了统一。
轻度恶性肿瘤、较轻急性心肌梗塞、轻度脑中风后遗症
而且明确要求,保险产品中如果有轻度疾病保障,必须要包含这三种轻症。
不过要注意到,在轻度恶性肿瘤之中,不包括原位癌;
好在,这里还特意给保险公司留了后门,保险公司可以自己把原位癌定义为一种新的轻症,继续赔。
新定义把TNM分期为Ⅰ期或更轻分期的甲状腺癌,归为了轻症,但TNM分期Ⅰ期以上的还是按重疾赔。
二是要求轻症赔付比例不高于30%:
目前市场上的产品,轻症赔付比例一般在20%-45%之间,
此次新定义将轻症限制为30%保额,影响不是很大。
轻症治愈率高,平均2-3万就能治愈,
即使赔30%,也基本是够用的。
2、避免乱凑病种
新定义里明确规定,同一个重疾险里,不能含有保障高度重叠的疾病。
新增的疾病如果发病率极低,需要标注出来,给咱们消费者提示。
这么一来,可以避免乱凑病种。
很多人以为选重疾险,就是选疾病数量,数量多就是好。
保险公司也就顺势攀比起来,你保种,我就保种。
疾病数量虽然提上去了,但很多是凑数的,质量上不去。
这次明确不让乱凑病种,对很多新朋友还是很友好的,能让你不被数量给骗了。
来上两张总结图。
总的来说,对我们有利有弊。
新定义还要求至少每5年进行一次评估。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很多疾病的治疗方式发生了变化。
至少5年一个评估周期,能让重疾险跟着医学发展的脚步一起进步,会越来越合理。
二、新定义发布,保费会涨还是会降?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层面回答。
从理赔的发生率上看,会降低;
但从现有的重疾险价格上、结合再保险业的实际情况,不一定降低。
1、改革后,理赔的发生率
保费定价,依据是重疾表。
重疾表就是统计了各种重大疾病发生概率的表。
里面包括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
前面说过,这次改版,6种重疾有的变松有的变严。
而最重大的变化,就是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发病率高,位居癌症理赔之首,而且大多数赔的都是轻度甲状腺癌。
之前的定义,甲状腺按的一直是重疾赔。
这次改革,把Ⅰ期或更轻分期的甲状腺癌列为了轻症,最高赔30%保额。
这样一来,必然会使得某些年龄段,重疾发生率大幅下降,同时轻症发生率升高。
来看两张图:
以上图表是6种、25种、28种疾病发生率比值。(新/旧)
以发生率比值%为界,
高于%的部分,表示新版重疾发生率高于旧版重疾发生率;
低于%的部分,则表示旧版重疾发生率高于新版重疾发生率。
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除了极少部分,
大多数情况是,新版重疾发生率是比旧版低的。
取平均值后,
6种重疾的发生率,新版约是旧版的79%(男性)和78%(女性);
28&25种重疾发生率,新版约是旧版的77%(男性)和72%(女性)。
发生率低了,理赔自然就变少了。
从这方面看,意味着重疾险应该变得更便宜。
2、现有的重疾险价格已经很低了
现在有很多重疾险的价格已经很低了,有一些互联网保险为了开拓市场,已经是比较激进的“地板价”了。
而且心脑血管重疾理赔放宽:比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手术”这类老年疾病的理赔放宽,将导致后期的理赔率升高,保费定价也会升高。
3、再保险业利润太低
保险业利润率下行,导致再保报价偏高。
市面上绝大多数重疾险,都是会交由再保险公司承担一部分风险的。
但是这两年再保险公司的发展,不太景气。
来看几张图:
从年到年,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保费利润率,全部都在逐年下降。
尤其是净资产收益率远远低于国际再保险市场。
这张图的综合走势收益与净利润比,体现的是各行业的收入有多少来自投资收益。
与寿险、产险不同,再保险行业的投资收益比很低,不到2%。
同时今年重疾恶化趋势严重,中青年龄段重疾总体发生率变高,这也给再保险公司运营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因此很多再保公司对重疾险的分保非常谨慎,因而会提高重疾险的报价。
三、应该在新定义落地前买,还是之后买?
首先要说的是,已经买了保险的,这次不会受影响:
轻症该赔多少还是赔多少,甲状腺癌不管轻度还是重度,一律按重疾来赔。
那么,还没买重疾险的,到底是抓紧时间上车,还是等新定义彻底落地之后,去买新版的产品呢?
我们常说保险是个性化的,需要因人而异。在这里给大家提几点建议,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考虑。
①女性现在买更好
女性甲状腺高发,如果担心这一点可以现在买。
毕竟,同样的疾病,现在赔50万,将来可能就只赔15万了,差异还是很大的。
②担心心脑血管疾病,买新产品
前面分析了“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理赔变宽松了,“微创”也能赔%保额。
而现有的重疾险,“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作为轻症来赔的,拿到的钱就少多了。
如果有心血管家族史,或者自己有这方面的担心,可以考虑买新产品。
我个人建议是——新旧产品都买
有车的朋友都知道,车险不能断。
万一青*不接的时候车子发生刮蹭,就只能自己掏钱修,一点保障都享受不到。
重疾险也是一样道理。
万一在明年2月1日前、新产品大规模上市可供挑选之前,生了大病小病,
没有保障、得不到赔付不说,到时候即便新产品上市,作为非标准体,可能也买不了。尽量不要让自己有保障空窗期。
现在如有购买重疾险的打算,
建议多多少少先买上一点,留些预算再买新产品,
以防止产品大规模下架后,让自己陷入被动。
说一说我自己的配置方案吧。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从小就身体不好,
小时候大病小病不断,
从小到大做了有八次手术了吧(不数不知道,一数下一跳),
这也让我特别怕死,
所以在去年,在我刚工作半年、有点积蓄了就赶快给自己买了一份保额为50万的重疾险。
我希望我永远不会用到这份保险,但当真的遇上了,也不至于太过狼狈。
我奶奶是有脑出血,我自己也有预激综合征,
所以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还是不小。
我的打算是等新产品出来再加一份保额30万的重疾险。
妹妹还没有买过重疾险,打算最近给她买一份保额30万的重疾,新产品出来了再买一份保额30万的。
为了码这篇文章,我仔细读了很多大V的文章,他们都在写会不会涨价的这个事,
可能真的是关心这个问题的人比较多吧,
但其实,这个问题我是不愿意写的,我也不能理解。
买重疾险是为了什么?
为了防范风险,为了他的功能,为了他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保障。
就算现在的产品有些贵,保障也足啊。
在保障相同的条件下谈钱有意义,保障都不同,谈保费又有什么意义呢?
生病这种事,谁都保不准,万一呢?
生病了看不起病,或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这种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不得已找亲戚朋友借钱,他可能会先问你一句:“有保险么?”然后再决定是不是要把钱借给你。
别人说的,可以参考,但最终还是要按自己的节奏来。
以上。
END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