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遇到考试他就肚子疼这是得了肠易激综合征 [复制链接]

1#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颜梅丽通讯员黄彩虹漫画/小牛)生活中,有些人一紧张就想要拉肚子。比如,遇到考试、面试、上台演讲等重要场合,常常感觉无比紧张,继而出现腹部疼痛,甚至汹涌而来的便意,需要立即上厕所,症状才能缓解。

如果您出现这种情况,去医院检查后身体又没有问题,那您很可能患上了一种“肠易激综合征”。据介绍,这种疾病在中青年女性中更为常见。医生提醒,若被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要坚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情绪和良好生活习惯,以免反复发作。

工作压力一大就腹痛腹泻年轻女子受困扰长达4年

晓月(化名)今年30岁,是一名办公室职员,需要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办公,工作任务多时,常常没办法按时吃饭。晓月说,她只要工作紧张或饮食不规律,就会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症状,经常一天腹泻4-5次,她担心会不会是身体出了问题。

最近,医院就诊,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方松林在接诊过程中发现,晓月这种情况已经反反复复有4年之久,每次发作后她就自己吃点益生菌,症状会有所好转。但只要一遇到工作压力大或饮食不规律,这样的症状就又会出现,大概每个月会发作一次。

经过全面检查后,晓月的身体并没有引起腹胀、腹痛、腹泻的器质性病变,结合晓月描述的情况,方松林诊断晓月是患上了肠易激综合征。出现这种疾病的原因,除了自身胃肠动力异常外,晓月平时工作劳累、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因素也会诱发、加重肠易激综合征。

方松林介绍,晓月的姐姐同样也患有肠易激综合征,这可能跟同一家庭内饮食、生活方式相似,情绪互相传染有关。

家庭变故令她陷入焦虑治疗腹泻同时要抗抑郁

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徐立近期也接诊到一位40岁左右女性患者阿萍(化名),她时常感觉自己浑身上下都不舒服,一受点刺激就出现腹痛、腹泻,这样的症状已持续四年。

徐立在接诊过程中了解到,4年前阿萍的家庭发生了变故,令她陷入焦虑状态,间断出现腹痛、腹泻,4年中医院做了各种检查,结果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在肠镜检查没有异常发现后,徐立医生考虑阿萍患的是肠易激综合征。

医生介绍,阿萍出现肠易激综合征,与她的心理、情绪有很大的关系,在常规胃肠道功能调节药物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医生建议阿萍同时服用抗抑郁的药物,并且要学会缓解自己不良情绪。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治疗,阿萍的症状得到了很大改善。

当人处于压力情况下肠道会收到大脑反应

徐立介绍,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根据排便特点,临床上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该疾病以腹痛、腹胀为主要症状,排便后这些症状大多能得到改善。这些患者常规检查后,都没有发现能引起相关症状的器质性病变,如消化性溃疡、胃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肿瘤等。

医生介绍,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肠道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感性、肠道黏膜和免疫功能的改变、肠道菌群的改变和中枢神经系统处理功能异常等有关。

根据实际门诊情况统计,一大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精神心理问题,这也是除了饮食刺激之外,诱发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因素。通俗地说,肠胃道和大脑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它们通过“肠-脑轴”这个交流网络进行“对话”。当一个人处于压力、愤怒、抑郁的情况下,肠道会通过信息传递接收到来自大脑的反应,导致胃肠道生理功能发生紊乱。

患者要坚持配合治疗擅自停药很容易复发

方松林介绍,目前临床上对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主张综合疗法,包括饮食、心理、药物等多种方法,医生主要根据患者的发病特点制定治疗方案。方松林特别提醒,很多患者感觉症状反反复复好不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依从性差,未能坚持配合治疗。不少患者吃了一段时间药物之后,感觉症状有所好转,就擅自停药,其实这种情况下大多症状还未完全得到有效控制,一旦机体再次受到不良因素刺激,就很容易再次复发。

注意保持愉悦心情避免出现不良情绪

在治疗方面,除了遵从医嘱,坚持按疗程服药之外,医生还提醒,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要注意保持愉悦心情,避免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必要的时候可以接受心理医生的帮助。

患者重视程度不高只有两成左右就诊

徐立介绍,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肠易激综合征在我国的发病率是1.4%-11.5%,该病在中青年女性中更为常见。

徐立介绍,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当中,因为症状时轻时重、时好时坏,只有20%左右的患者会就诊,可见患者对此病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肠易激综合征虽然不是重症,但如果一直得不到有效治疗,会让患者长期受腹胀、腹痛、排便增多或便秘的困扰,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徐立曾接诊过一名当司机的患者,一吃完饭就有便意,影响到他的驾驶工作。还有一个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和紧张时,腹泻频率就会增加,她总是担心考试过程想上厕所,给她的学习成绩造成了很大影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