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精神压力相关的高血压,如何治疗 [复制链接]

1#
怎样阻止白癜风复发 http://m.39.net/disease/a_5397092.html

除外传统生物学危险因素,精神心理因素为影响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种与精神压力刺激密切相关的高血压,称之为精神压力相关高血压。对于这种高血压,应该如何处理呢?近日发布的《成年人精神压力相关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介绍了精神压力相关高血压的诊疗策略和治疗药物。

精神压力与高血压

精神紧张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精神心理因素可导致高血压难以控制。而“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是高血压生活方式干预的措施之一。

精神压力相关高血压由生活、工作等压力引发,与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密切相关,其发病与精神压力相关生物学机制有关,如交感神经系统等。

精神压力相关高血压包括焦虑抑郁相关高血压、生活工作压力相关高血压和白大衣高血压。

精神压力相关高血压的诊断和评估

精神压力相关高血压应结合病史、血压测量、精神压力评估等,综合诊断(图1)。

图1精神压力相关高血压诊疗流程图

以患者的主诉和量表评估,对患者的精神压力进行量化评估,量表包括焦虑抑郁评估、工作压力和睡眠方面的评估:(1)抑郁评估:患者健康问卷(PHQ-9);(2)焦虑评估: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3)工作压力评估:工作倦怠量表(MBI),从情绪疲惫感、工作冷漠感、无工作成就感3个维度评估工作倦怠感;(4)睡眠评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适用于睡眠障碍、精神心理问题及一般人群近1个月睡眠质量的评估。

根据精神压力相关高血压的特点,把临床常见的特殊类型高血压与精神压力相关高血压进行鉴别诊断:

难治性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与精神压力相关高血压有交叉,但不完全重合。有部分精神压力相关高血压患者具有难治性高血压的特点,但当精神压力解除,或结合用抗焦虑、抑郁等药物治疗后,精神压力相关高血压患者血压能得到良好控制,并减少降压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继发性高血压:精神压力相关高血压需与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药物性高血压等继发性高血压相鉴别。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合成和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引起血压升高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可伴有头痛、心悸、多汗、焦虑、恐惧或有濒死感等症状,易与精神压力相关高血压混淆。

隐匿性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指患者诊室血压正常,而家庭自测血压或动态血压符合高血压诊断;与白大衣高血压的表现相反。

精神压力相关高血压的治疗

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1)生活方式干预:限盐、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均衡营养、充足睡眠;(2)运动疗法:如八段锦、太极拳、慢跑、游泳、瑜伽等;(3)心理疗法:如情绪释放减压疗法、音乐疗法、正念、生物反馈、认知行为治疗等。

早期识别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并进行干预,有利于控制血压。故需结合患者的血压分级、心血管风险分层、精神压力分级,综合评估,并制定适合不同精神压力相关高血压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具体药物使用介绍如下:

1.降压药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年修订版)》控制血压,常用降压药物有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

注意中枢类降压药物如可乐定、利血平、甲基多巴可能引起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精神压力相关的高血压患者应慎用。

2.神经代谢药

结合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调节情况,选择具有调节神经代谢的药物如谷维素、腺苷钴胺、叶酸等,同时,结合患者饮食生活习惯,评估是否有维生素、电解质缺乏,予以适当补充,可能有助精神压力相关高血压的治疗。

3.抗焦虑抑郁药

根据实际情况,对焦虑抑郁相关高血压患者予以抗焦虑抑郁治疗,临床常用一线抗焦虑抑郁药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主要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此外尚有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5-HT1A受体激动剂,如坦度螺酮等;苯二氮类药物如阿普唑仑等,具有抗焦虑作用。

SSRIs用药注意事项:

SSRIs类药物疗效确切,较安全,心血管不良反应较少,应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缓慢减量;

SSRIs与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同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故需谨慎,注意用药量,密切监测凝血酶时间;

SSRIs类药物不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联用,以防出现5-HT综合征;

不主张服用SSRIs患者在治疗期间饮酒。

4.镇静安眠药

对有睡眠障碍的高血压患者,予以镇静安眠药以改善失眠状况,临床常用药有苯二氮类药物(如艾司唑仑、阿普唑仑)、非苯二氮类药物(如唑吡坦),此外还有褪黑素、褪黑素受体激动药如阿戈美拉汀等,但仍需更多临床研究加以证实其疗效,且应注意此类药物对患者心血管的不良反应及对认知功能等的影响。

文献索引: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双心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成年人精神压力相关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60(8):-.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