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净利润缩水,红利不再,华大基因增长前景不 [复制链接]

1#

图源自视觉中国

华大基因,总是身处漩涡。

在近日的一场线上“打假”风暴中,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生物学家饶毅发布6篇文章炮轰华大基因副董事长、华大控股CEO尹烨,先是指出其科普内容存在大量错误信息,随后质疑尹烨的博士学位是“水博士”,并直指尹烨带货的益生菌产品是“假药”,还多次将矛头指向华大基因,称其为“自带干粮的国际技术民工”。

成立于年的华大基因,有着“高科技”标签,是处于基因检测前沿生物科技赛道的明星企业。但饶毅在多年前就公开质疑“华大是不是在造福老百姓、华大如何做学术”。

华大基因当前可谓腹背受敌,舆论危机之外,财务表现方面,在经历了00年的业绩高光之后,又走上了下坡路。这既有疫情之下新冠检测*策红利的褪色,也在于华大基因的根基性业务“基因检测”的退化。

日前,华大基因(.SZ)发布财务预告,预计0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5.8亿元至7.亿元,同比下降33.7%至46.59%。依此推算,0年Q,华大基因实现净利润.5亿元至3.9亿元,同比下降30.36%至55.35%。连续两个季度,华大基因净利降幅在30%以上。

对此,华大基因摆出两大原因——新冠相关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较高基数有所下降,常规业务同比略有下降。

业绩下滑,净利润缩水,对华大基因来说,是短期内的常态。01年,华大基因录得上市以来首次营收、净利同比双降,营收同比下降19.4%至67.66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30.08%至14.6亿元。

到了0年,“下降”仍是华大基因的关键词,不仅体现在业绩上,也表现在股价上。截至8月8日收盘,华大基因报61.11元,较上市以来高位57.89元下降70.4%,较疫情以来高点.81元下降69.1%,市值仅53亿元。

图源自雪球

作为基因测序领域的龙头企业,华大基因在上市之初也曾创造增长神话,并在新冠疫情期间实现二次飞升,但这些都不能掩盖华大基因当前面临的困境:新冠疫情相关业务后继增长已现疲态,常规业务发展近年又止步不前,公司股价更是一蹶不振。

潮水将退,暴利产业熄火

00年初,新冠病*检测需求突然爆发。出于防疫目的,同时也嗅到了巨大商机,华大基因这家老牌基因检测企业迅速投身新冠检测事业,率先破译新冠病*序列,7小时内便实现了新冠病*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初步研发。

从核酸检测到抗原自测,再到“火眼”新冠病*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华大基因为新冠病*检测开辟了“一条龙”服务,投入巨大,回报颇丰。

这一战略决策对于当时的华大基因而言,不仅让公司从长达两年的“基因数据外泄”风波中抽身,再获资本青睐,也让公司另辟蹊径,重获业绩增长。00年成为华大基因的“翻身”之年,营收同比增长.8%达83.9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3%至0.9亿元。

也是在这一年,华大基因的营收支柱从生育健康基因检测业务迭代为精准医学检测业务,后者收入占比66.4%,同比提升45.85个百分点,而生育健康基因检测业务收入占比从上年的4%降至14.03%。与此同时,来自疫情红利的感染防控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收入占比也获得提升,从年.89%提升至00年的7.98%。

00年华大基因净利润增速远高于营收增速,这意味着新冠检测业务在当时利润率更高。但这一“顶梁柱”的爆发力并不持久,01年,华大基因业绩变脸,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收入同比下降39.%,其全球“火眼”实验室数量年内仅增加不到0家,扩张速度放缓。

到了0年,华大基因业绩继续下滑。

一方面,核酸检测价格最初在百元以上,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推进,国内新冠病*检测试剂也进入集采名单,尤其是北京开启大规模采检之后,单人单检价格已经下调至每人19.7元,多人混检每样本价格为3.4元。核酸检测费用不断走低,这一昔日的“暴利”行业跌落云端。这仅是红利消退的开始。

另一方面,新冠检测赛道玩家竞争激烈,*策也在不断优化调整。试剂集采之外,日前,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冠病*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通知》,强调不得要求群众重复进行核酸检测。有资本市场相关人士就此判断,这让“逐渐不富裕的核酸检测行业雪上加霜”。

不仅华大基因在这波核酸检测退潮中业绩“摆烂”,同业选手中,也有一些与华大基因境遇相同。

数据显示,乐普医疗预计0年半年度实现净利润1.08亿至13.8亿元,同比下降30%至0%,其中新冠检测相关业务营收同比降低80%;科华生物预计0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万至万元,同比下降89.56%至9.69%。

目前,就新冠检测而言,华大基因将目光瞄准了海外,截至01年末,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卫生主管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累计在海外启动“火眼”实验室近个。海外固然是一条出路,但疫情终究会过去,“火眼”实验室主要用于各国应急抗疫,事实上,未来的增长空间有限。

需要肯定的是,即便华大基因正在经历红利食尽后的下滑阵痛期,但其财务数据仍优于疫前。华大基因于年7月落户创业板,一直到00年Q1,其单季净利润大部分时间都在1亿元以下,赚钱能力并不与其名声相匹配。

华大基因上市之初连续斩获了18个涨停板,市值突破千亿大关,一时间被封为“基因界的腾讯”,但好景不长,低迷的业绩根本撑不起资本的期待,年至年,华大基因营收增速逐年放缓,盈利能力每况愈下。

钛媒体App制图;数据来源:Wind

疫情前,华大基因的营收主力是生育健康基因检测业务,但这项业务自公司上市以来,几乎没有太过亮眼的表现,如今也并不受市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