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我和一些拳友参观了一些太极拳的培训机构,例如太极拳协会、太极拳馆、太极学院等。我主要是去陈氏太极拳的场馆观摩学习。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也拜访了一些太极拳大师,我从中也得到了一些启发,对陈氏太极拳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
初夏的一个早晨,雨过天晴,空气清新,我在开封市大梁门西侧一处花园里锻炼身体,偶然遇到一位打太极拳的老先生。经过交谈,我们非常投机。他先练一趟陈氏太极拳,然后让我也练一趟陈氏太极拳。我练了拳以后,老先生进行了中肯的评价,并让我在走拳架时一定要心气下沉,平时要多练下盘功夫。他又告诉我说,形受意之引领,意为形之灵*。形意相随气下沉,百骸筋节贯通。虚实开合有致,动静循环无穷,然后老先生又让我伸手推他,在我推出几步后,他又点出了推手应该注意的事项。我们分手以后我才想起来没有问老先生的尊姓大名,就这样,以后我再也没有见到他,到今天我也不知他姓什么,但老先生的真诚指导我却铭记在心,并且从那以后每次练拳时我会自然地想起老先生的一番教诲。
陈氏太极拳是集强身、健体、技击、益智和修性为一体的独特运动方式,它总结了多种经络学说、导引之术以及养生系列知识的精华,结合阴阳之理,把螺旋缠丝运动融于情境之中,把清静化于螺旋缠丝运动之内。这种阴阳的相互转化,这种动与静的巧妙结合,产生了内气催外形,快与慢、分与合、收与放等动作意思的相互协调,从而在形体器官上得以锻炼,在思想上得以安逸,元气得生,宗气得充,精气得保,收到祛病健身,技击防身的多重效果。
练习太极拳要善于思考、勤于总结。要想学到太极运动的实质内涵,就要反复的走拳架,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了解劲力的根源在哪,中节在哪,末梢在哪?虚实是如何转换的,运行路线怎么走,怎样才能做到上下相随,节节贯穿。抓住了根本性的东西,才能举一反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不能随意的去练,不能盲目的去练,更不能错着练,练着又错。
我曾草拟一首词《浣溪沙·练拳之乐》来表述我练太极拳的感受:
闻鸡运拳沐朝露,
剑影刀光织锦绣,
季节不计春与秋。
春花秋月何时休?
拳艺奥妙无尽头,
沉醉其中乐悠悠。
通过多年来演练太极拳的实效来看,我感觉陈氏太极拳有这几方面的健身作用:
一、太极拳运动是在综合传统的“导引术”和“吐纳术”等养生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舒活周身,活动关节韧带,畅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流通,强健肌体组织,使肌肉丰满发达;
二、改善筋骨的理化特性,提高筋骨的抗摔打、抗压、抗折、抗弯的能力。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防治骨质疏松,对骨节僵硬、屈伸无力、骨质增生等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三、扩大肺活量,改善神经系统。由于太极拳要求呼吸舒缓、深长、匀称,这样就扩大了肺活量,提高了气体交换能力,使人体肺部的氧气充足,从而使肠胃得到蠕动和锻炼,对胃病、肺病、慢性肺气肿、便秘等病症有防治作用;由于太极拳运动精神引导四肢,意思主宰动作,促进了大脑神经细胞功能的完善,从而使人体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协调,因而对高血脂症、高血压、动脉硬化症有极好的预防作用,对精神创伤、神经衰弱、失眠等都有很好的协调和治疗作用;
四、改善肌耐力,增加柔韧度。在演练太极拳时四肢巧妙配合,伸、缠、搂、拗、转、蹲、摆脚、跌岔、跳跃、震脚、仆步、旋风脚等多种手法和腿法并用,且多以慢速而且走圆弧,并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再加上重心多次交替变换,因而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提高,特别是增强腿部肌肉和韧带的张力与弹性,从而改善了各处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度。
五、治疗慢性消化管道疾病。经常演练太极拳,周身各处的关节、骨骼、肌肉都会相互的挤压、拉张、牵引、绞缠和舒展,内脏又因腹式呼吸而产生自我按摩,再加上横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对肠壁有刺激作用,这就促进了消化;在练拳的过程中,要求唇齿轻闭,舌尖顶上颚,这样能增加唾液的分泌,也提高了消化功能。因而坚持练拳,可以治疗糖尿病、膨饱、消化不良等各类消化管道疾病。
六、改善循环系统,增强心脏功能。心脏病是世界上的第一杀手,目前西医对这种疾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而太极拳动作舒展缓慢、上下相随,从而使心跳速度放慢,由于打太极拳时周身肌肉放松、安然心静,这样能加速血液的循环,提高血管的张力,使心脏能得到充足的供血,从而延缓了心脏的舒张期,因而太极拳运动可以有效的预防动脉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疾病,有效的预防心脏病。
七、太极拳其拳架舒展,结构严谨,由松入柔,积柔为刚,在练习的时候就特别强调立身中正,虚颈顶劲,垂肩坠肘,中正安舒,轻松自然,因而对腰肌劳损、坐骨神经、腰椎病、颈椎病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八、由于太极拳清静用意,从而增强了自我意识的控制能力,能阻止病因传递,改善睡眠不足,使精力充沛,提高了健康水平。
舒展宁静的太极动作中,涌动着生命的强大力量,同时太极美感也像一首优美的歌,带给人别样的享受!
我爱太极,如痴如醉;
我练太极,不知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