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双十一那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关于各地落实情况以及对待相关措施的讨论在网上从未停止,特别是对石家庄、广州等地的措施和疫情数据变化,很多人争论不休,情绪激动者有之,冷嘲热讽者有之,乃至彼此攻讦者更是不胜枚举。
事实上这种情况由来已久,舆论场很早之前就大致分成了清零派和躺平派,当然他们自己可能不这么叫自己,又或者给自己的观点加上“科学”两字做修饰,以期在争论中胜出,也有人试图点评两派意见以做高明见解,但往往陷入究竟是支持了清零多一些还是躺平多一些,更有甚之即便一些官方机构明确表态并非躺平,但是网上某些人执拗地认为这就是躺平,以至于关于这件事的讨论似乎就无法调和,成了两边都不容退让的立场问题。
但是我很好奇一点的是,虽然我对医学所知寥寥,但是这几年看了各路专家权威的讲述和介绍,让我觉得目前这个用词似乎有点问题,以至于很多人陷入了错位的概念之争中不可自拔,而官媒为了接地气延用了这组用词,却在一定程度上让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这从传播层面看来似乎有修正和阐述的必要,那么我抛砖引玉提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大家批判。
首先可以考察这组用词的来由,清零这个说法显然是截取了我国动态清零的总方针,而由于清零这个词跟很多人消灭病*的想法比较贴近,符合很多人对于现实中严格防疫措施的印象,特别是报道中也经常会提到病例清零、阳性清零、高风险地区清零等说法,因此被很多人接受作为当前防疫*策一种简称。
而躺平之说显然并无官方命名,即便是跟我们国家采取不同防疫措施的国家,也不会自称躺平,这更多是此前互联网的“年轻人躺平”话题在疫情层面的一个投射,特别在一些官方媒体的话语体系中,似乎这个词跟”不负责任”、“没有担当”相关联,于是用于形容一些国家不顾普通百姓生命的做法也很贴切。
但这两个用词,在我看来其实并不能准确表达不同防疫思路之间的差别,相反把对防疫思路的理解导向了偏激的方向。似乎清零就是要完全消灭病*,病例一个没有,甚至有的地方采取了封门挂锁、层层加码的措施,也不能说跟这种理解没有关系;而躺平说似乎是一种彻底放弃,只要我们不检测就没病例。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根据此前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接受央视主持人*采访时所说,动态清零的核心问题不是说病*的清除,也不是说一例病例都不能发生,而是对于疫情的清零。简单说就是,发现一起疫情就扑灭一起疫情,让它不出现连续性的社区传播和规模性的反弹,这就是动态清零。
至于很多人认为外国的躺平(*使用了更为客观的“放松”一词),梁万年先生表示这些国家只是由过去把社区作为第一套防线,退回到医疗机构,把防止医疗机构的挤兑,把防重症和死亡作为最重要的防线,并不是完全躺平和放任不管。
可见从梁万年的角度看,并不存在一个不留的清零,也不存在彻底放弃的躺平,相反只是对于防线设在社区还是设在医疗机构的区别。国外一些防疫医院等专业机构,重点放在集中资源解决重症患者。而我国的是把防线设在社区一层,尽量减少感染的总数以避免医疗资源的挤兑。
而在我看来,这两种思路其实并不是完全矛盾的,并不是说选择了其中一种防范思路,另一种就必须彻底否定。医院的国家中,也有不少提倡居家隔离、社交距离等措施的,而我国选择将防线设在社区同时,也没有一刻放松过对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比如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态,“我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应对病*的变异,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因此要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和救治资源准备,这也是我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一个重要保障。”
因此我认为,相比起用清零和躺平来描述不同防疫思路,或许换成以社区防范为主的“社防派”和以医疗结构防范为主的“院防派”更为合理,也更有利于我们理解目前的防疫措施。
那么如果切换到这个思路,其实对于“二十条”和各地采取的新措施就比较容易看清,事实上虽然取消了次密接、中风险的认定,一些地方减少了对核酸检测的要求和限制,但是整体上看我国的防疫工作重点仍然在社区,对于密接者的隔离观察和对高风险地区的判定封控措施并没有彻底取消,同时还强调了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可见社区一级的防线并没有放弃,而是采用更加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减少不必要的社会运行成本,应当看作是一次社区防疫思路的升级,而并非放弃社区退到医疗机构防范,显然仍然是实打实的“社防派”。
当然同时我们也不是孤立的“社防”,而是在“社防”为基础的情况下,也在推进“院防”的工作,比如“二十条”中提出的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
正如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所说,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那么回看网上的一些争论,将社区防控中一些调整措施,不由分说地扣上躺平的帽子或激情吐槽或冷嘲热讽,显然还是陷入了对清零与躺平之争的偏狭窠臼中无法自拔,其实如果切换到“社防”与“院防”的思路中就会发现之前的偏执和愤怒有多么可笑。
当然,正如历史上每一次*策思路的调整都会存在适应过程一样,在“二十条”出台之后,各地如何落实、落实地好不好、是否形成新的问题也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