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平台此前推出了7篇强迫症系列文章,从遗传度、病因、诊断、共病和治疗方面都进行了分析。
可能很多患者、家属已经看过了上述文章,但心中疑团仍未得到解决:得了强迫症,到底应该怎么办?怎样最大限度地提高康复速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下文我会分享具体的求治路线图和个人建议。但分享之前,仍然绕不开再提及一下强迫症的病因和本质。
在目前国内外精神科临床中,强迫症的康复是一个大难题。“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精神障碍”,这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并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所知,令很多患者、家属焦虑,甚至绝望。在大众眼里,慢性往往意味着难以治愈,终身服药,好不了了。
但其实情况并没有那么悲观。我在此前的文章里多次强调,所谓的“慢性”不是强迫症的本质,只是基于单纯精神科药物、物理治疗或简单的心理咨询下,强迫症确实难以治愈的事实而得出的结论。
但如果通过更高效、更综合、更深入的治疗手段,强迫症是完全可以得到治愈的,甚至非常快速,临床上不乏真实成功案例,很多患者通过专业的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辅以药物,后期康复情况也十分良好。
尤其,当我们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强迫症的本质,认识到其心理社会因素是根本病因时,我们就更加容易发现这个疾病是可以康复的。
所以特别建议读者们仔细阅读以上7篇文章,尤其是01和02这两篇,其详细介绍了我们利用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治疗强迫症状时的突破性发现——
强迫症的心理根源是后天形成的、以叠加性的心理创伤为主,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为辅的病理性记忆;而所谓的神经递质、内分泌、大脑功能的变化和异常,很可能是心理变化导致的结果和中间作用环节,而不是最初的原因。
印证这个发现的最有力证据是,我们临床中,通过TPMIH对相关的病理性记忆进行处理后,强迫症状快速消失。
后续再跟进深入的家庭治疗、高逆商(AQ)的塑造,患者的家庭关系和抗压能力大大改善后,康复情况可以非常稳定,甚至成为人生的财富。
可以说,TPMIH可以精准化地消除强迫症症状的根源,而家庭治疗和高逆商的塑造是避免这些致病根源的再次出现,杜绝再次复发。
当然,本机构的技术现在仍未能大量复制,无法服务于更多的患者和家庭。所以我们就要谈最关键的问题:
有了以上的理解后,那患了强迫症到底应该怎么办才能加快康复呢?
第一,免于恐惧,有意识地降低焦虑,不要灾难化思维。
无论是患者和家属,看了我们的分析后,都要意识到个疾病是可以治愈的,至少是可以缓解的,治疗方法有很多。
强迫症的核心情绪就是焦虑(中度),焦虑程度与症状严重程度是正相关的。当患者的焦虑下降,这本身就能令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也可更有效地预防至少减轻患者继发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家属要做的,当然就是自己也不要焦虑,更不要指责和恐惧,不要以负性情绪影响到患者。
第二,父母必须自我反省和提升,尤其是觉察自己是否存在强迫型人格。
一般来说,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的强迫症患者,性格比较谨小慎微,缺乏自信,父母必须多给予孩子具体的认可和肯定,但避免过度的、空泛的夸奖。
如果意识到自己曾对孩子造成过创伤,可真诚地向孩子道歉,并真正地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避免日常相互中激活孩子的创伤。
其实这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做家庭治疗了,这也是所有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父母都应该去做的。如果父母做得好,能给自己的家庭下一注“良方”,令家庭关系中的弊病“药到病除”,患者的病情肯定会有好转。
这样的话,患者后续需要的精神科药物也更少,副作用也就更少;其所需要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水平要求也就更低。要知道,在国内很多小城镇,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甚至专业的精神科医生都是很稀缺的。
而强迫症患者的父母还必须额外做到一点——自我觉察:你们自己是否也因为成长经历,形成了追求完美的强迫型人格?
如果有,你们必须改变这个人格特点,自己学会、更要引导孩子接受现实中的不完美,建立“积极努力,顺其自然”的心态。
上述第一点和第二点并不是阶段性方法,而须长期的坚持。
第三,最现实的选择: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科药物+运动
对于轻度和中度的强迫症患者,或者未继发严重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的强迫症患者,首选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第二代认知行为治疗(CBT),或第三代认知行为治疗(以正念疗法为主)是首选。不建议接受精神分析和认知领悟疗法。
如果患者能够接受,上述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可先持续3到4个月,然后评估一下疗效。如果症状有较明显改善,可持续接受。
如果辅以运动疗法则更好,但绝对不要强迫患者运动,也不要指责其不愿运动。如果患者愿意,则必须尊重其兴趣,不要强加要求。
如果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不够理想,或者当地找不到专业的资源,可以考虑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结合规范的精神科药物治疗。
在药物治疗方面,我建议患者和家属一定要按照精神科医生的指导,当然最佳的选择是有多学科诊疗(MDT)实践经验的大夫,服药足量足疗程;如有疑问多沟通,不要擅自减药、停药。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药物+运动这种综合疗法,是目前可行性最高、也是总体起效最好的方案。
第四,在康复过程中,不要对患者设立目标,看到进步及时肯定,形成良性循环。
一般来说,经过以上3个步骤后,大多患者的症状会有所改善。家属一定要看到患者的进步,一定要是及时的肯定,也要让患者学会自我肯定,这非常有助于进入良性循环。
千万不要制定治疗目标或者具体行为的目标,不要总将患者的表现与制定的目标或理想状态去相比,就很容易产生焦虑,反而掉进恶性循环。
比如,对于常见的强迫症症状:反复关门,患者以前必须关门20次才能走开,经过一系列治疗后,变成关门15次了,家属和患者就一定要看到这个进步,及时给予肯定。患者感到开心,感到其付出的努力后的成就感,这就很容易进入良性循环,焦虑情绪也进一步降低。
但如果定了目标,患者达不到,其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甚至已经取得的进步也会顷刻间消失。
第五,如果上述综合方法仍不见效,从临床上属于难治性强迫症,可考虑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
rTMS属于无创物理治疗,副作用轻微,不良反应少,风险低,试一试无妨;但家属和患者也不要抱有太大的期待,rTMS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持续性仍未有定论。另外,有癫痫发作史、家族癫痫发作史的患者禁用。
第六,如果以上方法还是无效,可考虑尝试脑深部电刺激(DBS)。这个方法涉及脑外科手术,有一定风险,患者和家属有也不要寄予过高的期望,并不是一做就灵。
可能有的患者、家属就要说了:何医生,上面很多方法我们都试过了,但就是不见好啊!
其实,临床中发现很多患者和家属对于疾病的康复太心急了,不懂得更淡定地应对,也不明白在主流的精神科和心理咨询/治疗下,强迫症等精神心理障碍的康复是需要较长的过程的。
到底一个阶段下来,某种方法有没有起效?患者有没有改善?是不是正在康复?这个问题的主观性很强。有时候其实患者的状态是有所好转的,但患者和家属忽视了,因为其心中的期望值过高。
有时候患者和家属其实看到了一些进步,但因为其它现实因素,仍急于康复。比如青少年患者中最常见的休学、返校问题,很多家长急得不得了,似乎考不上大学天都要塌下来了。
学校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患者的心身康复更重要。从人的一生角度上看,只要患者的心身是在逐步好转的,那暂时在学业上的落后并不紧要,关键是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要有越挫越勇的性格。这是我对患者、家属实施心理干预时经常说的道理。
至此,强迫症系列文章就要收尾了。后续我们仍会不定期分享国内外强迫症诊疗的前沿资讯,还有我们晴日心身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突破和成功案例。
最后,向大家透露一个好消息。
经过大量的临床积累,我们发现,对于单纯的强迫症,深度催眠下病理性修复技术(TPMIH)的大量复制和推广可能会更加容易实现,又或者说,我们已经有一些确切可行的思路。
如果最后真的有所突破,可大大降低强迫症患者获取TPMIH高效治疗的门槛!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