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包括个人的感知觉、情感与行为的异常,患者难以区分真实和想象,反应迟钝、行为退缩或过激,严重者难以进行正常的生活和社交,给自身、家庭和周围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其病程常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性,致残率较高,因此早期诊治尤为重要,前驱期症状的及时发现和识别,是进行早期诊治干预的基础,对延缓疾病发作,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前驱期?
精神分裂症的高发年龄段是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多数患者在此阶段确诊。但是,约80%的患者在发病前的2~5年,会出现一些达不到诊断标准的精神、行为异常,比如情绪、感知觉、交流、睡眠等方面的障碍,这段时期具有症状不稳定、无特异性的特点,被称为精神分裂症前驱期。
不过,在实际的临床观察中,不是所有具有前驱期症状的人都会发展为精神分裂症,有的人会发展为双相情感障碍或其他精神疾病,常在诊断确定后才会去回顾性的认定。
前驱期常见症状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情绪改变:抑郁,焦虑,情绪波动,易激惹等。
2、认知改变:出现一些古怪或异常的观念和想法等。
3、对自身和外界的感知改变。
4、行为改变:如社交退缩或丧失兴趣,多疑敏感,职业功能水平下降。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爱好”,如痴迷某些抽象的概念、哲学和宗教迷信问题等。
5、躯体改变:睡眠和食欲改变、虚弱感、头痛、背痛、消化道症状等。
6、部分青少年患者会突然出现强迫症状为首发症状。由于处于前驱期的患者在其他方面基本保持正常,且常常对这些症状有较为合理化的解释,故常不被家人重视。
很多家属在患者出现精神异常后,由于对疾病的恐惧和误解,医院就诊,从而耽误治疗,对患者及整个家庭的成员在以后的婚恋、就业、社交等方面会产生不利影响。
专家表示,在患者出现精神、行为等异常时,医院的精神科就诊评估,并长期动态检测和随访,科学规范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微创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