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六版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TUhjnbcbe - 2023/11/21 0:55:00

第一章概述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现代急危重症护理学可追溯到19世纪南丁格尔年代的急救护理实践。(克里米亚战争期间)

年,医院建立了神经外科术后病房

年,第一个早产婴儿监护中心在芝加哥成立

20世纪50年代初期,出现“铁肺”治疗

医院麻醉科医生PeterSafar建立了一个的监护单位,并正式命名为重症监护病房

年美国危重病医学会组建

年美国医学会正式承认急诊医学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急诊医学为医学科学中的第23个专业学科

年危重病医学成为美国医学界一门最新的学科

医院在年设立了第一张ICU病床

年,医院建立急诊科和ICU医院等级评定的条件之一。

年,急诊医学被卫生部和教育部正式承认为独立学科

年,国家学位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置急诊医学研究生点。

(做到的题目说是年)年,第二*医大学设立了国内第一门《急救护理学》课程

此后国家教育部将《急救护理学》确定为护理学科的必修课程

美国急诊和危重症护理执照有效期通常为5年

年,上海市开始进行急诊及危重症适任护士认证工作

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第一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medicalservicessysterm)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救护和途中救护,医院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

法国是最早组建EMSS的国家

年美国总统颁布了急诊医疗体系(EMSS)法案。

第二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一、院前急救

(一)概述

院前急救(prehospitalemergency),也称院外急救(outhospitalemergency),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从患者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一个有效的院前急救组织具有以下标准:

①以最短时间快速患者身边,根据具医院。

②给患者最大可能的院前医疗救护。

③平时能满足该地区院前急救需求,灾害事件发生时应急能力强。

④合理配备和有效使用急救资源,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院前急救的任务和工作范围

1、为院前呼救的患者提供院前急救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援

3、执行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

4、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

5、通讯网络的枢纽任务

(三)院前急救的模式:指挥型、依托型、附属消防型、院前型、独立型

二、院内急诊科

区域布局:

1、预检分诊处(台):设在急诊科入口最醒目的位置。

2、急诊科抢救室:急诊科抢救室应临近急诊分诊处。

物品需“四定”: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

急诊科固定的护士不得少于在编护士的75%

急诊工作流程:当患者进入急诊区域时,分诊护士要快速对患者进行评估,依病情决定就诊的优先顺序

急诊患者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48~72小时

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记录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

三、重症监护

ICU布局:医疗辅助区域与医疗区域面积之比应达到1.5:1以上

中央工作站:设置在病室中央

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2.5~3:1

医院ICU医院病房总数的2%~8%

室温控制在(24±1.5℃),湿度控制在55%~65%

每床装配电源插座12个以上,氧气接口2个以上,压缩空气接口2个和负压吸引接口2个以上

呼吸机:医院的ICU原则上每床配备1台呼吸机

ICU收治范围:慢性消耗疾病及肿瘤的终末状态、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从加强监测治疗中获得益处的患者,一般不是ICU的收治范围

院内易感染的原因:

①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感性增加

②感染患者相对集中,病种复杂。

③各种侵入性治疗、护理操作多

④多种耐药菌种在ICU常驻

第三节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安全

一、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前阶段

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前的基本要求:

1、患者转运需求评估:当获益大于风险的情况下推荐转运。

在现有条件下积极处理后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不能维持有效气道开放、通气及氧合的患者不宜转运;

需立即外科手术干预的急症(如胸、腹主动脉破裂等)

2、知情同意:

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

患者因病不能签字时,也应当由其授权的人员签字。

危急情况下,在法定代理人或授权人员无法签字的情况下可按所在医疗机构规定处理

3、转运人员:一名护士、一名医生、一名转运工人完成

二、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阶段

若发生意外脱管,护士应立即评估该管道性质(高、中、低危)

第五节医学伦理与器官捐献

年8月22日,我国首部《中国器官捐献指南》正式发布

第三章灾难护理

第一节概述

一、灾难的定义

灾难:一个对社会或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害,包括人员、物资、经济或环境的损失和影响,这些影响超过了受灾社区或社会应用本身资源应对的能力

第二节灾难医疗救援准备

灾难医学救援队伍建设

(一)灾难医学救援分级救护机构建制

1、1级救护机构:

现场急救分队,一般不超过10个人。

部署在灾难现场

通常由急诊科医生或全科医生和护士组成。

主要任务包括发现伤员、评估现场风险、制定营救计划、及时给予生命支持,安全转运伤员至二级救治机构

2、2级救护机构:

一般在10至60人之间。

部署在灾难现场附医院

主要从完善医疗机构抽组急诊科和内外科专业人员构成

主要任务是对转运来的伤员进行紧急救治或进一步治疗,留治已有或疑似特殊感染的伤员、轻伤及暂不宜转送的危重伤员,留观伤员一般不超过72小时。

对需要专科治疗或恢复时间比较长的伤员转至三医院

3、三级救护机构:

一般60个人以上

部署在远离灾区的安全地带

4、专科手术队

医院外科、麻醉科医生、护士抽组,可加强三级救护机构完成手术治疗任务

5、专科疾病援助队

6、医院

护士在不同灾难医学救援阶段的角色作用

第一期:准备/预备期

(1)三级应急准备训练:包括个人准备训练、临床技能训练、单位/团队训练

(2)制订灾难应急反应计划

第二期:反应/实施期

(1)机构内人员的通讯联系

(2)建立伤员接收点并分类

(3)分配担架员、志愿者

(4)安排伤员分流或转运

(5)建立分类区域,将不同伤员安置在不同地点,方便医疗机构的处理

(6)灾难安全保障,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处置区域

(7)合理分配工作人员的职责

第三期:恢复/重建/评价期

(1)护理安置区的伤病员直到转移至外部的医疗机构

(2)恢复和补充医疗用具

(3)重建/修复医疗实施和设备

(4)评价和修改灾难应急计划

(5)严重事故的人员报告

(6)识别和奖励积极反应行为

(7)矫正消极反应行为

第三节灾难现场的医学救援

一、灾难现场的检伤分类

检伤分类:根据患者需要得到医疗救援的紧迫性和救治的可能决定哪些人优先治疗的方法,可分为急救伤病员分类、ICU伤病员分类、突发事故伤员分类、战场伤员分类、大规模伤员分类等

检伤分类的原则:

1、简单快速原则:平均每名伤病员分类时间≤1分钟

2、分类分级原则:先重后轻,合理调配

3、救命优先原则

4、自主决策原则

5、重复检伤原则

6、公平有效原则

常用检伤分类方法

1、START法:最为常用,是基于呼吸、心跳及精神状态的检伤分类方法。救治方面一般仅做三项处理措施:开放气道、止血、抬高患肢

2、jumpSTART法:对START修正后用于受伤儿童(1~8岁)检伤分类的方法

3、SALT法:包括分类、评估、挽救生命、处置/转送

检伤分类的标志

1、红色:代表危重伤,第一优先。伤情非常紧急,危及生命,生命体征不稳定,需立即给予基本生命支持,并在1小时内转运到确定性医疗单位救治

2、*色:代表中重伤。生命体征稳定的严重损伤,有潜在危险。

3、绿色:代表轻伤。不紧急,能行走的伤病员,较小的损伤

4、黑色:代表致命伤。指已死亡、没有生还可能性、治疗为时已晚的伤病员

现场救护的范围:

①心搏骤停的患者,立即开放气道

②对昏迷者,安置合适体位

③对张力性气胸者,用带有单向引流管的粗针头穿刺排气

④对有活动性出血者,采取有效止血措施

⑤对有伤口者行有效包扎,对疑有骨折者进行临时固定,对肠膨出、脑膨出者行保护性包扎,对开放性气胸者做封闭包扎

⑥对休克或有休克先兆者行抗休克治疗

⑦对有明显疼痛者,给予止痛药

⑧对大面积烧伤者,给予创面保护

⑨对伤口污染严重者,给予抗菌药物,防治感染

⑩对中*者,及时注射解*药或给予排*处理

转送指征:

①伤情需要,现场不能提供确定治疗或处理后出现并发症者

②伤病员或家属要求,需仔细评估确认伤病员不会因搬动和转送而使伤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暂缓转送指征:

①休克未纠正,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②颅脑外伤疑有颅内高压、可能发生脑疝者

③颈髓损伤有呼吸功能障碍者

④胸、腹部损伤后伤情不稳定,随时有生命危险者

⑤被转送人员或家属依从性差

转送途中护理要点:

(1)担架转送伤病员的护理:

①安置合适体位

②防止坠床

③注意舒适护理

④加强病情观察

挤压综合征:受灾人员长时间受坍塌重物挤压,肌肉组织缺血坏死,并释放大量有害物质进入体内,可导致休克和肾衰竭

挤压综合征发生时的即刻护理措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尽早补充液体,注意在解除挤压前尽快进行扩容治疗;如不能立即静脉补液,可口服补充含碳酸氢钠的液体,必要时在局部进行只需呃呃带短期结扎直至给予静脉补液;监测血压、尿量和受压局部情况

第四节灾难的心理危机干预

急性应激障碍(ASD):因受到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机体在受到刺激后立即(1小时内)发病,表现为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症状可在1周内恢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由于异乎寻常的威胁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所致延迟出现(遭受创伤后数日至数月出现)或长期出现(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持续多年不愈)的心理障碍。

PTSD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重现创伤体验、控制不住地反复回想创伤经历或持续性回避对以往创伤经历的回忆,持续性的过度觉醒或警觉、失眠易惊醒,社会功能受损。

一般干预:

①接触与介入

②确保安全感

③稳定情绪

④收集信息

⑤实际帮助

⑥联系社会支持系统

⑦提供信息支持

第四章急危重症患者家属的护理

第二节急诊患者家属的护理

一、急诊患者家属的需求

(一)功能需求:功能需求是对急诊诊疗最基本的要求。家属对急诊服务的核心功能要求是急诊急救的效果。包括诊疗过程是否便利及快捷;诊疗及护理是否正确、合理、及时和有效等

(二)形式要求:指患者家属对急诊服务方式、就医环境等方面的需求

(三)外延需求:急诊患者家属对急诊急救服务的附加要求,如在急诊诊疗过程中护士对其需求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六版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