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29岁男子屡逢濒死体验深大总医院确诊
TUhjnbcbe - 2024/2/16 16:48:00
补骨脂白斑抑菌膏 http://www.kingbaby.com.cn/gushi/12604.html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赵鸿飞通讯员王苏琦

29岁的小钟(化名)在一个月内竟然遭遇了两次“濒死体验”。每一次,他都是突然感到异常惊恐,手脚发麻、呼吸困难,以为下一秒自己就要死了。于是,他不得不连续两次紧急拨打求助。医院临床心理科,他被确诊为“惊恐障碍”。

自我疗愈两个月后,在医生的建议下,小钟开始接受系统的药物治疗和认知治疗。半年多来,他的情况稳定,“莫名其妙的惊恐”没有再发作。他希望自己的经历能提示和帮助到更多被惊恐障碍困扰的人。

头晕、心悸、喘不过气,跑了五六个科室查不到病因

每一次遭遇惊恐,小钟就会突然头晕、心慌、心悸,极度恐惧、不敢乱动。小钟曾在一个月内紧急拨打了两次电话。一次是上班途中,一次是在家里。他说,每一次长达十来分钟的“至暗时刻”,都让他极度崩溃。

当时急诊检查后,他的血压是/mmHG,心率为次,排除心梗后,被转入心血管内科,排查无异常后出院。出院后,小钟依然紧张,对自己的健康非常担心,陆续去了神经内科、中医科、皮肤科、骨科、消化内科等多个科室,做了很多检查,结果一一排除了相关躯体及大脑器质性问题。

“情绪问题也会引起高血压,情绪稳定后酌情可以停掉降压药”,一位内科医生的话提醒了小钟。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医院临床心理科门诊。

医院临床心理科曾海燕副主任医师接诊后,通过细心问诊,了解到小钟的病史。原来,小钟从小就是学霸,一直是家人的骄傲。博士毕业后,他还去了国外深造,之后回国在深圳找到工作。由于常年苦读,他养成晚睡的习惯。工作后面临作息改变、新的社交圈以及新的职场压力,小钟开始进行自我社交隔离,他不参与聚会聚餐、人情应酬,并且坚持低物质消费理念,绝不浪费每一分钱。历经2次恋爱分手后,小钟陷入抑郁,突然出现惊恐发作。

曾医生分析,情感受挫可能是引起他惊恐发作的诱因,但小钟其实处于慢性应激状态。他多年发奋学习,对个体是一种挑战和消耗,而成绩优异为消耗及时提供了补偿,可工作之后这种补偿快乐减少,社会化挑战变得显著,曾经交往的女友无法接受小钟的低物质欲望消费观,多重因素导致他的内心压力爆棚。曾医生说,小钟出现惊恐发作其实是长期慢性应激的结果。最终,小钟被诊断为惊恐障碍、共病躯体疾病“高血压”。

自我疗愈+药物+认知治疗,扑灭大脑焦虑“磁暴”

惊恐障碍属于脑功能性疾病,又称为急性焦虑发作。该病与脑皮质-杏仁核-蓝斑核所在的情感环路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慢性应激下,杏仁核和蓝斑核的神经元功能敏化,即使是小的刺激也会诱发该部位过度放电,而额叶皮质神经元的功能衰竭也会导致对下位脑的抑制减弱。无论是诱发或者自发,当额叶神经元被点燃的刹那,就带来“焦虑的磁暴”。

惊恐障碍的主要症状是惊恐发作,以濒死感和失控感为主。即在没有外在危险的情境下,病人体会到濒临灾难性结局的恐惧和害怕,伴有躯体不适,多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症状,轻者心慌、气短胸闷,严重时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类似溺水时的窒息感)或过度换气,部分患者伴有眩晕、口干、全身大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发作特点为突然反复发作,不可预测的强烈的惊恐体验一般持续5-20分钟,最长不超过1小时。

查明病因后,小钟决定先尝试自我疗愈。他果断请假放下工作,回到老家休养。他每天早晚跑步一小时,两个月过去了,小钟没有出现大发作,仅有几次小的不适。然而,返回深圳一个多星期后,惊恐再次发作。

一天夜里,受惊恐困扰的小钟遵从医嘱,舌下含服了1粒阿普唑仑,十来分钟后,心慌胸闷的情况平息了。第二天醒来,他感觉身轻体健,头脑清晰,他就此对认知治疗中介绍的上下位脑兴奋——抑制失衡有了深刻体会。

于是,小钟正式接受系统的药物治疗。基于成瘾性,苯二氮卓类药品主要在急性期阶段性使用。小钟在医生建议下,逐渐过渡到SSRI类药物,通过阻止5-HT在神经元突触的再摄取来改善焦虑。

目前,小钟已接受药物治疗6个月,惊恐再也没有发作,已经停用降压药。每隔两个月,医院复诊一次,他的状态越来越好。通过努力,小钟终于在工作和生活状态中保持平衡,他定期和曾海燕医生联系,及时沟通病情。

惊恐障碍在成年人群患病率1.5%,终身患病率4.7%

据介绍,惊恐障碍在成年人群中患病率为1.5%,年患病率为2.7%,终身患病率为4.7%。曾海燕医生表示,焦虑是生命常态,保持对焦虑的认知,疗愈焦医院心理、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惊恐发作体验也见于一些躯体性疾病,如心梗、嗜铬细胞瘤、甲亢、物质或者酒精依赖/戒断综合征,低钾、低血糖、缺氧、酸中*等疾病的患者。而惊恐障碍则是指排除上述的躯体和器质性疾病基础,以反复出现惊恐发作体验、对发作的预期焦虑以回避行为为主症,一次发作后,对再次发作的预期性焦虑以及回避行为超过1月超即达到诊断标准。

大约30-50%的患者的惊恐发作和特定的情境有关:如密闭的空间、飞机上、开车时、人多的地方或者演讲的场合,有“幽闭综合征、广场恐怖症”等称谓。这部分人或者至亲有可能遭遇车祸、飞机失事等经历。大部分人发作不分时间和地点,发作间隙期患者感受正常,但常常有对再次发作的担心,这种情况被称为预期性焦虑。因为害怕发作带来的失控感,患者对公共场合常有回避行为,比如有些人出行尽量避免使用飞机;有些担心开车时肢体麻痹出现交通意外,不再继续开车等等。有的人因为担心发作时行为失控影响形象,或者无法得到有效照护,选择尽量避免去超市、商场等公共场所。部分患者发作之后残留紧张、担心以及心慌等情绪和躯体体验,患者对健康表现出过度

1
查看完整版本: 29岁男子屡逢濒死体验深大总医院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