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黄派是我最爱的甜食,小时候父母认为甜食对牙齿不好,就严格控制我的摄入量。这成了长大后困扰我的梦魇,每次吃到蛋黄派就停不下来,甚至会默默暗示自己:都吃掉,要不就再没有机会了。”一位暴食症患者自述。
网络图
被暴食症困扰五年的新美终于走了出来。她依稀记得第一次暴食的场景,那是在节食减肥饿了近一个月后,在公司里、在老板惊讶的眼光中,她连续吃了一个多小时,回家后又一口气吃下八个小面包……她失控了。
暴食是进食障碍症中的一种。为了摆脱这种状态,新美开始自我救赎。慢慢地,她会翻阅一些与暴食症相关的书籍,跳舞、瑜伽、冥想,在历经十个月17次的咨询后,她看到了曙光。
小时候不让吃的蛋黄派成了“心魔”
“我真的以为暴食症会毁掉我。”经历年至年,整整五年的时间,新美才从暴食症这个泥沼中脱离出来,像正常人一样吃饭,一日三餐,饿了就吃,吃饱了就停下来。
“蛋黄派是我最爱的甜食,小时候父母认为甜食对牙齿不好,就严格控制我的摄入量。”新美说,这成了长大后困扰她的梦魇,每次吃到蛋黄派就停不下来,甚至会默默暗示自己,“都吃掉,要不就再没有机会了”。
因为极端饮食的习惯,新美的身体报警了:闭经了8个月。注射了黄体酮激素,中药调理了两年才恢复正常。
33岁的李可也有类似的经历,她已经四年没有正常进食了。年,她觉得自己体型偏胖,于是节食甚至服用泻药,每样食物她都精确算着卡路里,每顿只吃一点点,体重从斤直线下降至80斤以下。
李可开始脱发、长斑、月经失调,直至年,她因无医院,治疗后才恢复到了80斤,出院回家后李可开始暴饮暴食,一个人能吃下三个人的饭量,吃多了后又感到内疚,选择催吐。李可深陷暴食、节食的恶性循环里,无法自拔。年12月,她被家人带医院心身医学科就诊。
经杨栋主任详细体格检查和精神科检查后,李可体型消瘦,停经1年、下肢浮肿、提示营养不良,与长期进食后催吐导致营养吸收不良所致。根据她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诊断为进食障碍。
文字发布后收到很多暴食症患者的求助
“患上暴食症是一个怎样的体验?”在知乎高赞回答里有一句,“我身体里养着一只恶魔。它疯一样扯着我的耳膜,大叫着‘给我,统统都给我’。我只能跪地认输。我也不想,可是我赢不了,赢不了。”
起初,新美没有选择就医,她形容自己是被困在玻璃杯里的人,身边人的关爱虽从未停歇,但永远触及不到她,“怎么打碎玻璃杯?”
她开始翻阅暴食症相关书籍。新美不断拓宽着自己的知识边界,跳舞、瑜伽、练习冥想……年初,新美还找到了合适的心理咨询师,历经十个月17次的咨询后,终于从暴食症里被慢慢拖拽出来。幼儿期父母无暇看顾,缺乏安全依恋感,青春期叛逆,与父亲关系紧张。新美渴望亲密关系,渴望被爱,但那时她执着地以为,瘦等于美,而美才值得被爱,这是困扰她的迷局。
与暴食症五年的战斗里,文字是新美情绪的出口,疫情在家期间,她担心自己陷入暴食的循环,写下近三万字日记。她把文字发布在多个社交媒体,收到很多暴食症患者求助的私信。她决定与好友一起录制播客,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经验。
小贴士
进食障碍如何预防
重塑正确的价值观。主动识别和拦截“瘦就等于一切”“要么瘦,要么死”等不合理观念。
制定规律的进食计划,并遵守。定时进餐,吃饱了就停下。
选择新鲜、健康的食材。新鲜蔬果和鱼等可多吃,健康平衡饮食。进餐时,放慢些速度,细细品味食物本身的味道。
规律、适度地锻炼。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而且,运动不仅有益身体,也有益心态。
培养兴趣爱好,学习新技能。新的爱好和技能可以让注意力从食物上挪开,并且增加自信。做志愿者、养小动物等,都能起到效果。
改善家庭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自尊水平低,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厌食症或暴食症。家长要重视家庭气氛的改善,包容和接纳孩子,及时向孩子表达爱。
关系
暴食症和进食障碍如何区分
具体来说,神经性贪食、厌食以及暴食障碍3种都属于进食障碍。
“这类病与心理因素、身体因素还有神经学机制都有关,但更多的是心理问题。”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杨栋解释,进食障碍是一个关于“吃”与“不吃”的精神心理问题,主要是指以进食行为的异常,且伴有对食物、体重和体型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