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社会工作实务手册朱眉华
TUhjnbcbe - 2024/8/26 17:41:00

社会工作实务手册(朱眉华)

考研案例分析题(含答题要点)

案例一:

杨某平时身体很好,一天突然感到胸闷,并伴有心绞痛,经初步诊断为冠心病,但须住院进一步检查。杨医院看病,对医院的情况很陌生,担心自己的检查会出现不好的结果,对年迈的父母为自己担心过意不去,又对丈夫不能为她做点什么的行为感到不满。

问题:

作为医务社会工作者,你将从哪些方面提供服务? 

答题要点:

1.通过疏导的方式,减少服务对象对病情的担心,并努力使其勇于面对现实。

2.通过情绪调整,让服务对象认同父母对其担心的正常性,以减少服务对象心中的愧疚感,减轻她的情绪压力。

3.家庭治疗,帮助服务对象认识到良好的沟通在夫妻相处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促进服务对象与其丈夫关系的和解。

4.与病房护士联系,医院环境及分管床位医护人员的了解,医院及医护人员的陌生感。

案例二:

小路今年15岁,初中毕业考上了职业中专。由于父母离异,法院将其判给了爸爸。但是爸爸很快为小路找了个继母,继母对小路并不好,不让爸爸给小路筹集学费。而小路的生母,由于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工作,也没钱供小路上学。小路的学费问题严重困扰着小路。

问题:

1.上述案例中,小路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针对小路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答题要点:

1.小路主要面临的困境有:

(1)学业问题:没有学费不能完成学业;

(2)家庭问题: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照顾;

(3)心理问题:心理自卑和缺乏自信心等。

2.主要辅导策略:(1)与小路的爸爸及继母进行沟通,劝其承担起抚养

小路的义务和责任;(2)与小路所在学校进行联系,为小路开展补习功课等支持,帮助其完成学业;(3)安排一些活动,请小路的爸爸、妈妈一起参加,增加爸爸、妈妈和小路在一起的时间;(4)通过参加社交活动、情绪疏导等形式,逐步树立小路的自信心。使其形成健康的心态和人格。

案例三:

李某,男,59岁。在非典时期,他不仅要执行自己居委会书记的工作还需从事就业援助工作。而且还要担当社区的抗击非典工作。由于年纪大,记性差,他很难适应目前的工作,但李某叉很想将所有的工作做好,所以目前他的思想压力很大。

问题:

1.上述案例中,李某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针对李某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答题要点:

1.李某主要面临的困境有:思想压力大,担心不能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2.主要辅导策略:

(1)利用社工专业的接纳、倾听的技巧使李某得到心理放松;

(2)鼓励李某与社会工作者一起讨论压力来源,并对他所面对的压力进行分类鉴定和解析,使李某对自己的压力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3)协助李某正确对待工作问题,对工作进行轻重缓急的分析。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工作观。

案例四:

钟某,女,某公司主要部门负责人。钟某曾作为非典医学观察者被迫居家两周,期间受到邻居的排斥,身心饱受折磨。非典结束后,钟某排斥邻里及社会人际交往,认为人际关系淡漠,助人为乐是无意义的行为。

问题:

1.上述案例中,钟某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针对钟某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答题要点:

1.钟某主要面临的困境有:

(1)认知问题:认为人际关系淡漠.助人为乐是无意义的行为;

(2)社会关系问题:受到邻居的排斥,排斥人际交往,人际关系淡漠;

(3)身心问题:身心饱受折磨。

2.主要辅导策略:

(1)对疾病及其带来的身心影响和邻里关系的影响进行客观分析,帮助钟某形成正确认识;

(2)进行沟通,利用诱导性的言语打开服务对象因受伤害而封闭的心灵。让服务对象在工怍员面前倾诉出自己在非典时期的痛苦经历,同时在服务对象的倾诉中寻找适当的介入点,帮助服务对象解除痛苦的心理情绪;

(3)针对服务对象封闭的一心灵,工作员与服务对象一起探讨在这次痛苦经历中所得到的社会资源;

(4)从人们对她的支持和关心出发-通过事实改变服务对象关于人际关系冷漠的错误认知

案例五:

病人李女士,36岁,被诊断患有肾衰竭,需要进行肾移植手术,捐肾者是李女士的弟弟,医院。医院后,李女士情绪波动很大。医生认为这样的状态对她的手术和康复都不利,医院的医务社会工作者介入。

问题:

李女士的困境有哪些?如果你是医务社会工作者,你准备如何介入?

答题要点:

1.李女士面临的主要困境有:

(1)情绪问题:十分紧张、恐惧、担忧、焦虑、烦躁;

(2)生理问题:吃不下,睡不着,患有肾衰竭,需要进行肾移植手术,而且捐肾者是她的弟弟。

2.主要介入策略:

(1)通过疏导的方式,缓减李女士的担心,并努力使其勇敢面对现实;

(2)通过情绪调整,减轻李女士的紧张、恐惧、担忧、焦虑、烦躁,吃不下,睡不着的情绪压力;

(3)与李女士弟弟沟通,通过姐弟情、手足谊,抚慰姐姐焦躁的心情;

(4)与病房护士联系,加强其对分管床位医护人员的介绍,让其了解手术过程、减少不必要的顾虑。

案例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体力活动的减少,糖尿病的发病人数日益增多,成为当今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有些病人在得知患了糖尿病后,认为是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尚无法根治,因此,整天

愁容满面,唉声叹气,陷入痛苦之中;也有病人则对糖尿病抱无所谓的态度,既不治疗,也不控制饮食,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问题:如果你是一位社区医务社会工作者,请运用专业手段和模式,提出介入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的方法和策略。

答题要点:

目的是为了提高病人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并使患者之间结交朋友、分享经验。

1.提供咨询。知识讲解,疑难解答,经验分享。

2.互相支持。将他们组织起来建立一个互相支持的网络,获得解决问题的动力。

3.情感抒发。让他们共同面对困难,达到正面情绪的效果。

4.突破障碍。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协助患者直面问题,克服心理障碍。

5.经验分享。每个患者都有自己独到的经验,通过分享可以协助他人解决一些困难。

6、参与社区活动,提高患者的自信心。

案例七:

“东方雅苑”近日新建了一处老年活动室并成立了社区居民康乐俱乐部,棋牌室、网吧、健身房等一应俱全,却鲜有社区居民参与活动,如您是此社区的社区社会工作者,试结合“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分析这种现状并制订一份服务计划。

答题要点:

1.社会工作对问题产生根源的认识,不是将问题的根源简单地归结于个人,而是认为人之所以产生问题,根源在于人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互动即
  《宪法》《刑法》《民法》《婚姻法》《劳动法》《继承法》都明确规定了对老年人尊重、赡养、保护的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n《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


  -《中国老龄工作发展纲要》n-《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老年社会政策法规的目标


  目标: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赡养人: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负有赡养义务的人,包括老年人的配偶、由兄、姐扶养的弟、妹


  二、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一)获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1、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1)获得基本需要满足的权利。


  基本内容:“老有所养”,即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


  (2)特殊需要满足的权利:提供医疗费用和护理;安排住房;耕种责任田、管理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


  2、住房权


  含义:老年人有权居住在条件良好的房屋及拥有自有的或承租的住房的权利


  赡养人应当妥当地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


  老年人自有或承租的房屋,子女或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关系或租赁关系n老年人自有的住房,赡养人有维修的义务


  3婚姻自由权


  老年人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和处理婚姻问题的权利


  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也不能因为老年人婚姻变化而放弃赡养义务。


  暴力干涉构成犯罪的,负刑事责任


  4财产所有权


  老年人作为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老年人有权依法处分个人的财产,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不得强行索取老年人的财物。


  5继承权


  老年人有依法继承父母、配偶、子女或者其他亲属遗产的权利


  二、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


  生活保障权、健康权、文化教育权、生活照料权n生活保障权:养老保险与社会救助


  养老保险:城镇中的离退休老人依法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农村中的,根据情况设立养老保险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未承包的集体所有的部分土地、山林、水面、滩涂等作为养老基地,收益供老年人养老。


  社会救助:老年人有从国家与社会获得社会帮助的权利n救助对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的老年人。


  城市:由当地政府给予救济,农村,由村集体经济负担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供养


  2健康权


  医疗保险n城市:医疗保险待遇n农村:可以享受新型合作医疗待遇,有关部门在制定医疗保险办法时,应当对老年人给予照顾


  社会救助:还有从国家与社会获得医疗救助的权利。“老年人患病,本人和赡养人确实无力支付医疗费用,当地政府根据情况可以给予适当帮助,并提倡社会救助”


  3文化教育权


  继续受教育的权利


  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权利


  4享受生活照料的权利


  老年福利设施:国家鼓励、扶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办老年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康复中心、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等设施


  社区服务


  特殊优待


  5参与社会发展权利


  国家社会珍惜老年人力资源、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国家和社会鼓励老年人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鼓励和保障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老有所为”是我国老年保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


  三、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


  一般方式方法


  加强法制、积极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和普法工作、健全法律援助制度,加强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大力弘扬中化民族的传统美德


  具体方式方法


  有关部门保护、司法保护、有关组织保护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社区服务中的方法

1、了解居民需求。

2、整合社区内外资源。

3、提供专业辅导。

二、社区救助中的工作方法。

1、为救助对象寻求社会资源、建立支持网络。

2、最低社会保障制度的信息咨询。

3、就业辅导。

三、社区卫生中的工作方法:

(1)为居民提供就医帮助。

(2)协助居民树立新健康理念。

(3)协助居民维护环境卫生。

四、社区治安中的工作方法:

(1)运用联合会谈方法调节纠纷。

(2)以小组工作的手法帮助居民学习法制与安全知识,提升法制及安全意识。

(3)创伤辅导。

五、社区教育中的工作方法:

(1)社区居民领袖教育。

(2)社区积极分子教育。

(3)社区“旁观者”的教育。

(4)社区“冷漠居民”教育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

1、残疾人的界定

(1)世界卫生组织根据不同残疾对人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影响的不同,把残疾分为三类:A、伤残;B、能力缺失;C、残障。

(2)我国的残疾人定义:

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界定,残疾人是指在心里、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定义: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残疾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

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的:

(1)根本目的:增强残疾人的社会功能。

(2)具体目标:通过处理残疾人心里社会方面的问题,帮助残疾人克服在康复、教育、就业、婚姻家庭生活、社会权益、文化生活和环境方面的障碍,让残疾人把损伤带来的能力丧失的影响见到最低程度,更好地发挥潜能,有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4、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意义

5、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

(1)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2)服务需求的多样性。

(3)工作过程的艰难性。

残疾人的需要及问题

一、残疾人的需要:

1.治疗康复需要

2.基本生活需要

3.接受教育需要

4.职业发展需要

5.家庭生活需要

6.社会交往需要

7.价值实现需要

二、残疾人的问题:

生命历程与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的任务

三、残疾人社会工作者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1、价值观导致的反移情。

2、文化差异与特定技能。

3、职业倦怠。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残疾预防。

1、致残的风险因素。

从残疾原因来讲,有先天性的、医源性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后天性的、后发性的。

2、主要预防措施:

(1)一级预防。

(2)二级预防。

(3)三级预防。

二、康复。

1、康复模式:

(1)世界卫生组织模式。

(2)社区服务模式。

(3)家庭病床模式。

(4)特殊类型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模式。

2、康复类型:

(1)医疗康复。

(2)教育康复。

(3)职业康复。

(4)社会康复。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要点。

1、基本观念和原则:

(1)人是有能力或者有潜力的,不应站在健全人的角度看待残疾人的能力,而应从残疾人本身的视角看待其能力和潜能。

(2)拒绝把残疾人的问题视为其本身的问题,让其“修理”自己,以便能“嵌入”社会,充分发挥作用。

(3)残疾人工作模式应该把残疾视为一种社会建构,介入的重点要考虑社会因素。

(4)残疾有其历史和文化,任何做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人都应该了解残疾人群体的社会经历。

(5)尽管残疾人会遭受歧视和不公平对待,但是残疾人也能在生活中发现乐趣并体会到幸福。

(6)相信残疾人毫无疑问有权掌控自己的生活。

2、残疾人沟通要点:

(1)了解各类残疾情况。

(2)掌握专门的沟通技巧。

(3)运用多种方式求证,确定沟通效果。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建立信任关系。

2、参与残疾评定。

3、个人与社区状况评估:

(1)生态框架评估。

(2)优势视角评估。

(3)生理心理社会视角评估。

(4)社区需求评估。

4、介入模式:

(1)危机介入。

(2)增能模式。

(3)倡导模式。

(4)自助小组。

(5)社区工作模式。

(6)个案管理模式。

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组织机构和场所。

1、主要组织机构。

(1)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

(2)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3)康复工作行政架构。

2、主要实践场所。

(1)社会康复训练服务三级网络。

A、县(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

B、社区基层康复站。

C、家庭训练点。

(2)其他的残疾人社会。

A、医院。

B、残疾人康复与训练机构。

C、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

D、社会福利企业。

E、社会福利院。

F、残疾人基金会。

G、社区中心。

H、各类残疾人组织。

I、各类残疾人社会服务组织。

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

1、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

矫正社会工作是指将社会工作实施与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者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为罪犯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服务,使罪犯消除犯罪心里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服务活动。

2、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

(1)针对罪犯的功能与作用:

A、监管功能。

B、矫正功能。

C、服务功能。

(2)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与作用:

A、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的家庭和社区环境。

B、促进刑罚制度朝人性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福利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二)特殊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者提供的福利服务。

(三)系统性:矫正社会工作是贯穿司法矫正全过程的社会福利服务。

(四)专业性:矫正社会工作是是一种专业文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的需要及问题

矫正对象的需要及问题:

1、矫正对象的需要:

(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3)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

2、矫正对象的问题:

(1)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民众的同情。

(2)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

(3)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1)接纳。

(2)可塑性。

(3)个别化。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

1、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工作介入。

2、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会工作介入:

(1)为因事件发生而陷入经济困难的犯罪嫌疑人的家人寻找社会资源以维持生计。

(2)为因事件发生而失去依靠的儿童少年安排生活照料。

(3)为因事件发生饿产生心里困套的家庭成员提供辅导服务。

二、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

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

1、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要监督被观护者在观护期做到:

(1)保持良好品行,不得与品行不端者来往。

(2)服从检察官和观护人命令。

(3)接受关乎人辅导。

(4)及时向关乎人汇报工作。生活和居住状况,不经批准不得离开居住地等。

2、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的类型:

(1)中途家庭。

(2)寄养家庭。

(3)教养院。

(4)感化院。

3、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四、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

1、提供住宿场所。

2、提供就业、就业辅导。

3、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障转介服务。

4、提供物质援助。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

一、社会救助:

1、定义:社会救助是在社会成员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生活发生严重困难时,由政府和社会对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特征:(1)权利义务的非直接对应性。

(2)救助对象的限制性。

(3)救助标准的底层次性。

(4)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5)社会救助的时限性。

3、领域:(1)城乡最低生活保障。

(2)农村五保供养。

(3)自然灾害救助。

(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二、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

它是指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理论、知识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技巧,帮助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导致生活严重困难的社会成员,在其获得物质方面社会救助的同时,得到精神方面的提升和社会功能的恢复,直至摆脱生活困境,后减轻生活困境的负面影响,过正常生活的专业服务活动。

三、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

(1)服务对象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社会保障制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3)救助服务规范的专业性和政策性。

贫困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个案工作方法

(1)功能;

(2)注意的问题:

A、要尽可能主动接触贫穷者,并对其说明何以要接受专业人员的帮助,说明这种帮助的性质与程序如何。

B、注重对服务对象的引导,丛与贫困者接触开始,就要向他说明他的问题、所处的境况以及应努力的方向。

C、要正视救助对象实质需要的满足,也就是说对救助对象的一些生理、物质,以及精神方面的实质需求,要及时提供。

D、注重资源协调。

2、小组工作方法:

(1)功能;

(2)在不同群体中的运用:

A、由救助对象子女参加的成长小组,能够帮助他们互相接纳,彼此支持,并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全的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B、由贫困单亲母亲组成的女性小组,可以通过讨论和交流,了解自身的问题与需要,学习各种应对困难的技巧,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心里压力,提升生活信念。

C、由下刚失业人员组成的支持小组,可以通过在一起谈心交流,把心里的郁闷一吐为快,满足下岗、失业人员在情绪宣泄和交流互动方面的精神需求。

3、社区工作方法:

(1)功能;

(2)

1
查看完整版本: 社会工作实务手册朱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