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工资影响了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大家看法还真不少!
职称教师对“职称工资”有意见:
职称上去了,工资高了,活少了,低职称的谁想干?没评上不愿工作,评上的更不愿意工作。职称可把我们坑惨了……
我30多年教龄,评高级职称到现在为止评了10年了,指标太少!现在各项条件都够了,就是参评教师的5%可报材料,我得等到猴年马月?现在与高级教师每月差一千多元!让我情何以堪!我也是从教30多年,二十多年的中一职称还是九级,不如那些上课少的行政人员……年龄一样大,干的活多,领的工资少,脸发烧啊?
我们学校大部分高级教师不上课,有几个上课的,很少!年青人工作量是他们的几倍,工资一般只是他们的三分之一。难有积极性啊?我们学校成绩好的都是年轻教师,结果年轻教师的工资最低……职称工资与工作实绩关系不大啊!职称上不去,工资又不高,工作激情何在?不谈职称时凭良心去做,一看到不如的人比自己职称高时,就有不想再教的冲动……一走到讲台上,就忘我工作了……唉,教师啊教师……
教师上课赞成“评职称”的老师讲:
评职称尽管不是绝对公平,还是有激励作用的。就象运动员一样,不可能都是冠军,哪怕差距0.01秒!有的评上高级很快就退休了,不再教书育人做贡献,还享受较高待遇,可还在激励年青人不断进取,努力获得更高职称、工资待遇,大家在竞争之中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进步!
高级职称不是人人有份的。虽然有后门上去的,那是少数!高级教师的业绩指标,有些人很难达到。人贵有自知之明……如果单是因为职称而消极怠工、怨声载道,那就得“扪心自问”了!不提高自己的水平更得不到认可……高级职称是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自己打拼的,谁有意见努力啊!个人努力不够再喊也白搭!职称评定至少让能力强、水平高的那部分人有积极性,如果取消职称,庸人本就不愿干,有能力的人也不想干了,大锅饭的后遗症……好赖“一锅煮”的大锅饭时代已经不存在了……
高级教师很少真金不怕火炼,好的战士从来不畏惧任何战场。职称是激励,是荣誉。也是一种工作水平的体现。工龄长短与教学水平高低不是一回事,对工龄长的可以提高工资待遇,而不能提高职称,职称是各方面业绩叠加形成的,总不能凡是老教师都是高级职称吧……职称用于奖励优秀人才较好,跟工资挂钩有待检验,还是按照教龄晋级工资较好!
对“评职称”不满的老师讲:
关键是指标太少!某个学校高级教师超员了,多年不评新高级,却调进高级老师,至今已超员几十个了?看看结果:领导职称高,教师评上高级职称之后,基本退居二线;一线教师没几个高级职称的,高级职称上课的太少了!
不会教学的也能评上高级职称,能不打击教师积极性吗?甚至从来不上课的能评上高级职称,有的却上一辈子课也白搭!有的教师,能力再强,本事再大,职称永远评不上……我们对得起良心就行。教师没办法,一进课堂面对的是如饥似渴求知的学生,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对得起良心。
上课就忘了“烦恼”职称与工作不对应是最大的毛病!过去没有职称,大家的工作劲头很高。取消职称,才能调动积极性!老师的待遇,职称问题解決了,积极不就调动起来了吗?这么简单的道理!咋就不明白呢?
教师积极性不只是“职称”问题:
教师积极性问题,最根本的不是职称、岗位问题。很多地区农村教师的评职称条件很宽松,不受名额限制,但是,教师的积极性也不高……还有教师工资待遇整体偏低,甚至个别地方的教师工资还被克扣、拖欠……还有社会的偏见,个别家长的误解,指责,不尊重……,让教师无法安心专心从教……
吃瓜群众说:
建议职称与工资脱钩,看看这些老师还评不?未评上不愿工作,评上了也不愿工作,那不是误人子弟的白领阶层吗?趁早离岗啊!
结论:
老师感觉职称定工资,自己与干一样活的中高级老师(甚至高级教师干活还少)因为职称,工资拉开了差距,故心中有落差,“干多不多拿、干少不少拿”……同时“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还是有一点的。要多,一起多,要少一起少!不能“贫富不均”!
部分高级职称老师,到了职业的“天花板顶”,随之,进取心渐小……课时少,成绩不突出,还多拿工资!引起大家不满。由于中高级职称名额少,部分优秀教师,苦等多年未评上,上高级是“猴年马月的”事情,遥遥无期……情绪低落,影响了积极性!职称上去了,工资要是不跟上还能接受,结果是与工资挂钩!大家都很优秀,就因为分数低0.1的分数,工资就拉开这么大的差距!影响了积极性!
所以,需要加快职称改革。增加中高级职称比例(职称工资数额可以适当降低),让“评职称”激发、调动老师积极性,不能让职称(职称工资)使大家“心灰意冷”……
晋职称涨工资喜讯:山东对农村教师职称已经有了新规定……但愿职称上去了,工资也跟着上去……大家不再为“评职称”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