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合并心房颤动是常见的一种恶性心律失常,极其容易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其本身也可导致心脏不规则收缩,引起心脏射血功能减低。
病例1病史介绍:1、患者张某某,男性,40岁,因发作性心悸3年,加重1医院。3年前因心悸症状就诊于当地卫生院,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给予药物复律后症状好转,复查心电图提示心室预激,建议患者行心脏射频消融术治疗,但患者拒绝,症状是有发生,给予口服心律平后症状可消失,1小时前患者腹泻后患者心悸症状再发,且症状较前加重,伴有恶心、呕吐、头昏症状。
2、既往史:吸烟史20年,每天约20支,饮酒史20年,每天约ml。
3、否认相关家族遗传史。
体格检查:BP90/50mmHg,肥胖体型,神志清,精神差,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罗音,心律不齐,各瓣膜未及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1、心肌标记物提示:未见明显异常。
2、心电图提示:预激伴房颤。
3、电解质提示:血钾3.2mmol/L。
诊断结论:1、心律失常:预激伴房颤。
2、低钾血症。
预激伴房颤心电图诊断标准:1、P波消失,代之以小f波。
2、R-R间期绝对不等,心室率多>180bpm。
3、QRS波为融合波,极性不变,形态基本一致,但QRS波前半部分随R-R间期长短的变化而改变,即R-R间期越长,预激成分越小,a波越不明显,R-R间期越短,预激成分越大,a波越明显。
预激伴房颤的治疗:预激合并AF患者存在经旁路快速传导的风险,导致快速心室率,可能诱发室颤和猝死。在有前传旁路证据的AF患者,推荐导管消融旁路。对于有旁路证据、发生了猝死事件幸存的AF患者,推荐急诊旁路导管消融治疗。除症状性心动过速病史、存在多条旁路以及埃博斯坦畸形外,在自发或诱发的AF期间,记录到短预激RR间期(ms)是WPW综合征猝死的危险标志之一。静脉注射普鲁卡因酰胺、普罗帕酮或阿马林可用于急诊减慢心室率,而地高辛、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是禁忌的,减慢房室结的传导,反而导致心房冲动更容易从旁道传导。加快房室之间传导,使得心室率更快,极其容易诱发室速,甚至室颤。静脉注射胺碘酮应慎用,因为有病例报道,在预激性AF患者中静脉注射胺碘酮后,发生了加速性室性心律和心室颤动。
该患者治疗方案:紧急给予体外直流电同步电复律,能量J,后给予旁道消融术。
治疗结果:患者无心悸症状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