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
我们知道,房颤和年龄有一定相关性,年轻人群中房颤发生率较低,但年轻房颤患者往往症状明显,且不愿长期药物治疗。德国多中心研究比较了例年龄低于45岁与例年龄超过45岁的房颤患者。结果发现,年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率都低,导管消融成为可选的治疗方案。指南指出,对于年龄低于45岁的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是合理的选择(Ⅱa类推荐,证据级别B)。运动员房颤在运动员中可不算少见,可能是因为高强度运动可以缓慢促进包括心房纤维化在内的致心律失常基质的发生,一般能自行转复,也可被其他室上性心动过速所触发。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应评估是否合并基础心脏疾病,如高血压和冠心病。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排除结构性心脏病。房颤发作可依据动态心电图和/或心电图运动试验评估,其中运动负荷应与患者训练运动量相似。选择导管消融治疗对运动员来说亦是合理的。(Ⅱa类推荐,证据级别B)。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房颤发病率也逐年增加,80岁以上人群中超过1/3发作过房颤。老年房颤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轻微且无特异性,常有其他伴随疾病。随着年龄增加,脑卒中的风险亦逐渐增长。在CHA2DS2-VASc危险评分系统中,65~74岁评分占1分,而≥75岁则评分为2分。很多临床研究均提示抗凝治疗能使老年房颤患者获益,且较年轻房颤患者获益更多,但同时老年人出血风险也较高,抗凝同时也应该警惕出血。老年人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代谢清除能力下降,容易出现致心律失常副作用及药物相关的心动过缓副作用,因此老年人房颤的治疗策略常优先选择控制心室率,如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地尔硫卓)。多项研究提示,对于年龄超过75岁的老年患者,导管消融成功率与年轻患者相当,且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因此也是值得考虑的治疗方案(Ⅱa类推荐,证据级别B)。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常合并房颤。随着年龄增长,患者对房颤症状的耐受性也会下降。这类患者也是血栓栓塞高风险患者。对于HCM合并房颤的患者,均建议抗凝治疗,而不单纯取决于CHA2DS2-VASc评分(Ia类推荐,证据级别B)。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预防HCM患者的房颤复发(IIa类推荐,证据级别C)。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或不耐受,可考虑导管消融(IIa类推荐,证据级别B)。预激综合征患者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这类患者比较危险。发作时心室率可达次/分,心室率过快很容易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如晕厥、黑矇等,甚至可以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若发生这种情况首先应选择电复律治疗,尽快恢复窦性心律。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药物治疗方面推荐,可以静脉应用普鲁卡因胺或依布利特转复窦性心律或控制心室率。这类疾病应尽快行预激的旁路消融治疗(Ia类推荐,证据级别B)。内容来源:同仁房颤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