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研究显示,急诊室的急性胸痛患者尽管最初心电图或肌钙蛋白为阴性,但如果冠脉CT血管造影(CCTA)发现高危斑块,则预示着患者即将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风险较高。
此外,高危斑块与ACS风险增加的相关性独立于明显狭窄或多个其他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而存在。
MarosFerencik博士(医院,哈佛医学院)基于ROMICATII试验数据进行了这项研究。他指出,目前在临床实践中评估斑块是可行的,而且比较容易执行。
DaminiDey(洛杉矶香柏西奈医学中心)指出,除了冠脉狭窄,对高危斑块特征的评估也非常重要,可以在心肌梗死发病前发现高危患者。这些高危斑块特征在影像学报告中并不常规报告,但一个有经验的影像学医生很容易判读并添加到报告中。
研究概要
Ferencik介绍,通常采用CCTA评价急性胸痛患者主要检测冠脉狭窄和斑块是否存在,无斑块则表明发生ACS的可能性较低。但没有冠脉狭窄不能排除将来发生心脏事件。CTA未发现冠脉狭窄的患者中有25%还会发生ACS。此外,冠脉狭窄预测ACS并不尽如人意。因此,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确定斑块存在与否及其特征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另一项CCTA研究已表明,如果ACS患者的冠脉斑块有餐巾环、重塑、点状钙化和低密度斑块区(30Hounsfieldunits)等特征,患者的预后不佳。
研究者分析了ROMICATII试验中CCTA组的里患者的数据。患者平均年龄53.9岁,52.8%是男性。由三名有经验的医生判断是非阻塞性冠心病还是阻塞性冠心病(>50%)以及高危斑块特征。
通过回归分析判定高危斑块和住院期间ACS的相关性,以及与高龄、男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关系。
共37例(7.8%)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ACS,其中5例为心肌梗死,32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55.5%的患者有冠心病,其中9.5%为阻塞性冠心病。有高危斑块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ACS的可能性更大,即使调整冠脉狭窄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数量后,结果依然如此。
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中使用自动化软件量化56例患者的斑块特征,提高了特定缺血病变的预测能力。自动测量斑块特征可以用来作为血流动力学变化不明显病变的评价工具。
医脉通编译报道
编译自:MarleneBusko.High-RiskPlaquePredictsACSinERPatientsWithChestPain.Heartwire.July1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