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FDA批准以来,伊布利特在治疗房颤、房扑转复治疗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
在第32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上,来自首都医科医院心内科的尹先东教授就「伊布利特的临床应用」一题做了精彩分享,现梳理重点内容如下:
1
伊布利特的作用机制
A.伊布利特的药理学作用
属于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有两方面作用:
-抑制复极时快速激活延迟整流K离子外流(Ikr);
-促进平台期缓慢钠离子内流和钙离子内流;
综合作用表现为动作时程延长,QTc及不应期延长。
B.伊布利特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
1)伊布利特对心肌细胞的影响
-在窦房结水平(较弱):降低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轻度减慢窦性心律;
-心房水平(较强):延长心房肌有效不应期及单相动作电位时程,可有效延长90~%,降低房颤、房扑直流电复律能量;
-房室结水平(较弱):延长房室结单相动作电位,延长房室结及希浦系统有效不应期;
-心室水平(较弱):延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及动作电位时程,延长QTc;
其中伊布利特在延长有效不应期及动作电位时程方面,对心房作用是对心室作用的10倍。
2)其他作用
-预激综合征患者的旁路水平:2mg伊布利特,显性旁道前传有效不应期从ms延长至ms;
-隐匿性旁道逆传有效不应期从ms延长至ms;
因此伊布利特可以用于预激综合征前传的房颤患者。
C.伊布利特对心脏电活动的影响
-治疗剂量对HR、PR间期,QRS间期影响不明显;
-剂量依赖性QT延长(38~43%),峰值出现于快速静脉注射结束时,2~6小时恢复至基线状态;
-对房扑、房颤无逆频率依赖作用。
D.伊布利特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无论LVEF>35%或<35%,对于房扑、房颤合并心衰无禁忌。
-对心排血量无明显影响;
-对平均肺动脉压无明显影响;
-对肺毛细血管楔压无明显影响。
E.伊布利特的药代动力学
-肝脏首过效应强,因而采用静脉制剂;
-80%通过肝脏代谢;
-半衰期2~12小时,平均6小时;
-代谢不受地高辛、钙离子拮抗剂及β受体阻断剂影响;
-代谢不受年龄、性别、左室功能及心律失常种类的影响。
2
伊布利特的临床应用
A.药物适应证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房扑、房颤(90天内);
-既往没有尖端扭转型室速发作;
-适当的抗凝治疗;
-血钾正常;
-QTc≤ms;
-未使用其他延长QTc的药物。
B.药物禁忌证
-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性心绞痛;
-严重充血性心衰;
-心室率低于55bpm;
-II度及以上的传导阻滞;
-低钾血症;
-QTc≥ms;
-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
C.药物给药方式
-体重≥60kg,10min、1mg缓慢静脉推注;
-体重<60kg,10min、0.01mg/kg缓慢静脉推注;
-重复给药,观察10分钟,如未能终止心律失常,可重复用药一次。
D.给药后终止用药指标
-转为窦性心律;
-QTc≥ms;
-心室率<50bpm;
-II度及以上的传导阻滞;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SBP<90mmHg;
-支气管痉挛。
E.药物不良反应
-QT间期延长程度与药物剂量和注射速度有关;
-持续性多形性室速发生率为1.7%,非持续性室速为2.6%;
-几乎所有的室速都发生在给药40分钟内;
-女性心力衰竭基础QTc延长为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危险因素;
-其他反应:频发室早、低血压、束支阻滞、心动过缓、房早、交界性逸搏心律、心脏停搏、充血性心衰;
-全身非特异性反应: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眩晕等。
3
中国专家共识推荐
4
总结
?伊布利特是一种三类ADD、用于房颤、房扑的快速转复,尤其是新近(≤90天)发作的持续房颤及房扑。指南I类推荐。
?伊布利特还可用于电复律前预处理;WPW综合征合并房颤转复;内外科心脏手术中或术后房颤、房扑转复;易化持续房颤消融。
老年人及青少年房颤转复安全性高;可与艾司洛尔、胺碘酮、普罗帕酮联用,增加转复成功率。
?伊布利特可导致室速包括Tdp等,需加强监护(4~6h),做好预防工作。
?因其Tdp副作用,价格高,医保未覆盖,国内应用不广泛,基层医生了解有限,限制了该药物的应用。
?总体高效安全。
本文由首都医科医院赵紫旭整理自长城会上发言,供医疗专业?人士阅读排版:ly投稿:wangliya1dxy.cn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