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金同学,欢迎来到我的医学小课堂!
距离这一系列上次更新好像有一段时间了哈!为了方便大家回顾,这里给出上一期的链接:
从导联体系到心电向量
在讲完导联体系和心电向量这些最复杂的理论之后,我们终于正式进入了心电图的学习。下面是一张模式心电图。
你可能会奇怪心电图为什么要印在格子纸上?这些格子实际上是心电图的计量单位,对于判断心电图正常与否意义重大。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电压,每个小正方形为1mm×1mm,大正方形为5mm×5mm。在走纸速度25mm/s的情况下,横轴一小格为0.04s,一大格为0.2s,五大格为1.0s;纵轴一小格为0.1mV,一大格为0.5mV,两大格为1.0mV。
一、P波
心房肌除极时产生的心电波。通常,P波的前半部分代表右心房除极,中部代表右心房、左心房共同除极,后半部分代表左心房除极。
正常宽度:≤0.11s(也有说0.12s)。
肢体导联正常高度:≤0.25mV。
胸壁导联正常高度:≤0.15mV。
如果觉得时间不方便记忆,可用格子数记忆。0.12s对应三个小格,0.25mV对应半个大格,0.15mV对应一个半小格。
二、P-R间期
P波起点至QRS波起点间距,也称P-Q间期,习惯上称为P-R间期。主要是电激动经房室传导系统下传,尤其是经由房室交界区(房室结)传导延缓时产生的。
房室交界区在哪里呢?我们再搬出这张图。
还记得心脏的“领导层”吗?房室结也是特殊心肌,属于“领导”的一种。但是作为交界区的细胞,有其特殊之处:来自窦房结的电信号想从心房进入心室必须经过此路径,即正常情况下房室结是电信号自心房传向心室的唯一路径。若不唯一,则形成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和预激综合征的解剖基础。
正常P-R间期:0.12~0.20s。
三、QRS波群
心室肌除极时产生的心电波。QRS波群的宽度(时间)为QRS波群起止点间距,表示整个心室除极所花的时间;QRS波群的高度(电压)与心室肌的多少(厚薄)有关,有时可反映心室是否肥大。
正常QRS波群宽度:≤0.12s。
正常V1导联QRS波:r≤1.0mV。
四、ST段
QRS波群终末点(J点)至T波起点间距,主要用于判断有无抬高或压低,多以J点后80ms处为测量点。ST段的抬高或压低对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正常情况下:
任何导联不能压低超过0.05mV。
V1~V3导联抬高≤0.3mV。
余导联抬高≤0.1mV。
五、T波
代表心室复极。观察T波的方向、形态和高度与观察ST段的变化有相似的意义,故临床有“ST-T改变”之说。
六、U波
出现在T波之后,目前形成原因尚不清楚。U波升高,可见于某些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U波倒置,则可能是冠脉左主干或前降支梗阻。
七、Q-T间期
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间距,不包括U波。在诊断某些心律失常、调整心律失常药物剂量、判断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八、P-J间期
P波起点至QRS波群终末点(J点)间距。与预激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有关。
九、正常心电图的特点
上图为一份正常的心电图,一般说来,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频率在成人为60~次/min(窦性心律),基本整齐。
②P波规律出现,且P波在Ⅰ、Ⅱ、Ⅲ、aVF、V5导联上直立;在aVR导联上倒置。
③P-R间期0.12~0.20s。
④同一导联上P-P间距相差<0.12s。
对于①,在心律齐的情况下,心率可以由心电图上相邻两P波(或R波)的间距,即P-P间距或R-R间距估算。计算方法为:心率(次/分)≈/相邻两P波(或R波)之间的大格数。以上图为例,观察发现心律基本齐整,任取相邻两R波,发现间距约为四大格,则估测心率(HR)≈/4次/分=75次/分(当然,实际临床上心电图机会自动给出对应的心率)。相反地,以正常窦性心律的两端值(60次/分和次/分)可推导出正常的P-P间距或R-R间距,即
P-P(max)=/60=5
P-P(min)=/=3
上式的含义是:P-P间距的正常范围应在三大格和五大格之间。对于窦性心律的心电图,若P-P间距小于三大格,则为窦性心动过速;若P-P间距大于五大格,则为窦性心动过缓。
对于②,习惯上将Ⅱ导联上直立的P波(aVR导联上P波倒置)认定是窦房结指令使心房除极产生的,称为“窦性P波”,简称“窦P”,是通过观察大量正常人心电图上P波的表现而得出的结论。为什么在aVR导联上P波是倒置的呢?我们回到上一期的图:
aVR是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一部分,属于额面六轴系统。在额面投影(上图左)中,以水平线和垂直线的交点为起点,向右偏上30°位置做出aVR的向量,再把该二维心电向量投影到aVR上,你就能明白为什么P波在aVR导联上倒置了(虽然图中是QRS波群的心电向量,但是道理是相似的)。同理,也可以理解为何P波在Ⅰ、Ⅱ、Ⅲ、aVF、V5导联上直立。
“要了解异常的,首先你得知道正常的”。只有对正常心电图的形态和各项参数了然于心,才能去判断异常的心电图!
参考文献:
[1]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柳俊,王莺.明明白白心电图.4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