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中很常见,但目前缺乏这方面的研究证据,给临床管理带来了困难。年,欧洲心律协会(EHRA)发布了无症状心律失常的管理共识,以指导临床实践。近日,在第31届长城心脏病学会议(GW-ICC)虚拟会议上,医院的谢萍教授结合共识对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的管理进行了阐述。
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什么是无症状性心律失常?
相比症状性心律失常患者表现出的心悸、疲乏、呼吸困难、胸闷,头晕,气促甚至呼吸困难,无症状性心律失常患者无临床症状,只单纯发生房颤、房早、房速、室早、非持续性室速窦性心动过缓等。但无症状不代表无伤害,可导致以下严重后果:
无症状房颤导致卒中;
无症状室速导致心源性猝死;
各种来源的反复心律失常导致左室功能下降;
同一种个体同一种心律失常有时有症状,有时无症状。
EHRA共识强调以证据为基础的风险分层方法和存在证据的无症状心律失常的适当药物或非药物治疗;强调医患讨论在临床决策中的作用,并考虑个人因素、偏好以及潜在的风险和利益。
表1彩色证据等级的科学依据
无症状房性早搏
1.无症状频发房性早搏可导致房颤和卒中风险增加
目前认为频发房早是房性心动过速和进展为房颤独立预测因素;
频发房早且CHA2DS2-VASc评分≥2分患者的年卒中风险为每年2.4%;
房早增加死亡和卒中的主要终点事件和房颤住院事件;
频发房早对老龄患者影响更明显;
频发房早成倍增加卒中风险。
2.频发房早的共识推荐
无症状性心室预激
1.无症状性心室预激的猝死风险
猝死的终生风险约为3%-4%;
不同研究显示猝死风险较低,发生率在0-0.6%;
心内电生理检查+导管消融的I类指征;
猝死高危的标志:
年轻;
EPS诱发AVRT;
旁路前传不应期≤ms以及多旁路。
2.无症状心室预激的共识推荐
无症状性房颤和房扑
1.无症状房颤/房扑的发病率和风险
无症状性房颤的真实发病率尚不清楚,据目前研究显示其发生率在10%~40%不等;
迄今仅有的少数研究显示无症状性房颤的预后可能比症状性房颤更差,原因可能是诊断和治疗更晚;
无症状房颤/房扑患者应被认为具有更高的脑卒中风险,但单纯有房性高频事件和脑卒中危险因素,而无临床房颤患者的抗凝益处仍不清楚。
2.共识对房颤/房扑的管理推荐
无症状性室早及室速
1.无症状性室早
孤立和偶发的室早(PVC)在大多数个体中是正常的;
频发室早可能是潜在的心肌异常的一个标志:可能是潜在的电生理、缺血或结构改变的结果,导致自律性增强(例如慢性缺血组织),触发活动(如长QT综合征或药物如地高辛)以及折返机制(如梗死后患者);
无症状的室早中,潜在的心脏病是一个预后不良的标志。
2.可能导致室早患者预后较差的因素
3.无症状室早和室速的共识推荐
无症状心动过缓
完全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
晕厥伴严重心动过缓或暂停6s的应该治疗;
完全无症状的心动过缓不需要治疗。
最后专家指出,患者教育也是心律失常管理的重要组成成分,这可以让患者和家属了解忠者病情、治疗办法、疾病轨迹及可能的结局,而非仅局限于症状。所有患者都应该得到个体化的治疗,并且充分尊重患方意愿。
总结
目前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研究证据仍然很少,本文涉及的专家共识部分内容由症状性心律失常推断而来,未来需要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各种心律监测电子产品的快速普及,势必会提高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率;
如何正确处理偶然发现的无症状性心律失常越来越重要;
时刻警示:无症状不代表无伤害,充分考虑患者个人因素和偏好,全面评估潜在的风险和利益,给予基于证据的个体化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