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心理学精神分裂者眼中的世界极其怪异,
TUhjnbcbe - 2022/9/16 20:54:00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升,如果一个人当众自陈有心理问题,众人多半不会感到惊诧,而是会理解甚至共鸣。因为,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发展,社会中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许压力、焦虑、躁郁、轻微认知失调、执拗、虚荣等心理情感问题。

在躁郁社会中努力求存的大多数人,都被欲望、追求、名利地位等因素驱赶,内在与精神上,难有片刻清凉与冷静。

而当此现象成为普遍常态,显然就不再是单一个体问题,而意味着整个社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出现了综合性症状。那么,精神分裂者属于“异化”群体吗?

在奥尔曼编著的《异化:马克思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概念》一书中,作者阐述了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中人的“异化理论”。

这一异化理论指出,现代社会中人们所出现的种种精神、意识、认知等问题,是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随社会*治、经济制度必然出现的阶段性问题,有其历史必然性。

在《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劳动主体——人的劳动,首次命名为“异化劳动”(又称劳动异化)。通过“异化劳动”这一概念,马克思概括了当时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全体社会劳动者与他的劳动产品以及劳动本身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一开始人类的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还只是人的自然本质。当社会发展到了私有制阶段时,人类劳动逐渐因社会*治、经济制度的变化而发生了异化。

这种异化具体表现是:

①人与其从事的劳动活动之间异化。

②人与自由自觉的活动,以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之间发生异化。

③人与自己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④人与人之间相异化。当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身劳动活动,以及自己的人类本质相对立时,也必然与他人相对立。

借助“异化劳动”概念,马克思初步探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通过对“异化劳动”的扬弃,来说明人类社会必将发展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共产主义主张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并建立无阶级制度、无剥削、无压迫,实现人类自我解放的社会,同时也是社会化集体大生产的社会,面对恶势力也会团结一致。

共产主义者认为,未来所有阶级社会最终过渡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将进入高级阶段。

我们言说心理问题,何以会关联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呢?

溯本溯源来看,人的任何问题(尤其是精神、心理层面的问题),最终都要归结到人的生存环境和行为这一维度上来。

当前社会环境下,人人都感到焦虑无法自拔,内心无从宁静;要么处于歇斯底里状态,要么陷入情绪化状态(低迷、萎缩、佛系、激进、躺平);或完全沉迷于物质,被物质享受所捆绑。

种种现象背后,归根结底并非人的本质生存程序出错,而是外部环境刺激过于强烈,乃至于作为“较为单纯简单的生物物种”,无法承受与消化诸多蜂拥而来的信息、变革、动荡,进而出现社会群体性应激反应。

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来看,这一群体应激反应,有着明确无误的产生根源。而在了解其根源之前,我们必须充分理解“异化理论”中的“异化”含义。

异化(aIienation)

原属哲学和社会学概念。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作为社会现象出现的“异化”,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以及物质产品变成了强大的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不正常社会现象。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异化现象产生的主要根源,而社会分工固定化,则是它产生的最终原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异化概念所反映的,其实是人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过来开始反对人们自己的,一种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

在此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之下,人的主观能动性丧失了,遭到了异于己身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强烈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在时间里得到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是畸形发展。

在马克思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时代,人的异化已经达到最严重的程度。

尽管如此,马克思也明确提出,人类社会中的异化现象,是物质从短缺到丰盛时期必然出现的阶段性现象。从长期历史发展规律而言,它是短时期的历史现象,最终也将随私有制与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而最终消亡。

简言之,这一异化现象(人被自身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以及物质产品所“统治”和奴役),必将随着历史的发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绝迹。

所以,如果我们的精神指针能够抵达马克思对社会现象的研究高度,人们能够从根本上理解这一点,显然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精神和心理上的诸多包袱和负担。

事实上,现实世界的混沌未分,原本就是全人类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力量有限的个体,无论作出多么巨大的努力,都很难改变世界的整体实质。

鉴于此,个人想要解脱心理和精神压力,最现实的解困方式如下,可以一试:

1.意识到自己被“异化”这一现状;

2.努力尝试摆脱异化对自己的奴役;

3.发现并挖掘自我,朝自己乐于追求的,对社会与他人产生价值的方向去努力,并从中获得乐趣与个体成就感。

以上解惑心法,并非人人能够自得和启动的,因为这需要人自身对社会现状和自我现状有清晰的认知,而后依赖理性与规律步步为营要求自己。所以,对很多人而言这当然很难。

但若真想摆脱心魔束缚,寻找到自身存在感,努力朝这个方向去尝试,却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我拯救。

在以上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基础和心理学基础上,我们再来说说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者眼中的世界极其“怪异”,但他们并非异类。

精神与心理,看似密不可分。但精神疾病与心理隐患二者,却是不折不扣的两回事。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精神类疾病通常伴随着人体生理器官的病变,进而导致相应的行为错乱,患者往往失去自我认知能力,对外部世界和自己都不能做出理性认知和判断。

2.心理疾病通常来自生活工作中的日常情绪积压,是人在面对外部事件和人的刺激之后,引发的一种内在情绪变化,但本人对外界的认知并未失常。

从这两种区分来看,说一个人得了精神病,可比讲这个人心理上的问题要严重得多。因为,前者会行为失控,可能会做出人们难以预料的事;而后者则有可能只是性格上的个人风格不被人接受,甚至被人诟病而已。

所以,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见所感所知的世界,与正常人所见到的世界,显然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常有幻觉(听到有人命令他自杀,或认为周围有人要陷害于他)、攻击症状、思维情感行为与周围环境严重失调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都伴随有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和垂体功能障碍等生理机能病症。

在现代医学条件下,人们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了解还知之甚少。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要么来自家庭基因遗传,要么来自后天生活环境刺激。并且从总体上来看,生理性器质引发的病变居多。

所以,区分了精神分裂与心理疾病的区别之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其关心精神分裂症患者眼中看到的是什么,不如将更多精力放在了解他们发病情的生活环境因素上,可能更有实际价值与意义。

-TheEnd-作者

神奇小小编辑

一粒米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理学精神分裂者眼中的世界极其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