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心医史话命悬一线百年心电图下
TUhjnbcbe - 2022/11/28 19:26:00

心医史话

Chapter4命悬一线:百年心电图

埃因霍芬于年完成的弦线式心

心电图机问世时,当时的记录导联系统可谓是百花齐放。有的将探查电极放在心前区,而参照电极(无干电极)放在前额,有的将参照电极放在口腔,还有人将其放入食管。没有统一的心电图导联系统,记录的心电图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1开山之作

年,埃因特霍芬首次向伦敦的切尔西临床学会概述了双极肢体导联的概念,将电极的数量从沃勒的5个减少到了3个。他在患者右臂、左臂和左腿各放置一个记录电极,两两连接后,可记录出三导联双极肢体导联心电图(Ⅰ、Ⅱ、Ⅲ导联),而将3个记录电极顺序连接后则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该导联系统振幅高、图形稳定,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曾是临床唯一可用的导联系统。

双极肢体导联

2刘易斯与威尔逊

年,英国的刘易斯(Lewis)对双极肢导系统提出了质疑:一是其电极距心脏较远,使心电图振幅较低(衰减严重);二是它不能反映心电水平面上的向量变化。刘易斯随即开始研究单极导联心电图技术。他将心电图单极探查电极放在胸前区(V1~V6)和原有的3个肢体导联部位,而无干电极为“中心电端”——即左臂、右臂、左腿三个肢体电极取“平均”所在的位置。这就是由刘易斯提出、年由威尔逊最终完成的单极导联心电图,这种心电图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确定了零电位和中心电端的位置。至此,导联已有12个。

在威尔逊的12导联系统中,3个单极肢体导联VL、VR、VF的心电图波形幅度低,不便于测量和观察变化。年,戈德伯格(Goldberger)做出了改进,使心电图的振幅一下子增加了一倍。这就形成了沿用至今的单极加压肢体导联:aVL、aVR、aVF导联。

至此,记录心电图的标准12导联系统已经齐备:3个双极肢体导联(Ⅰ、Ⅱ、Ⅲ,埃因霍芬,)、6个单极胸前导联(V1~V6,威尔逊,)、3个单极加压肢体导联(aVL、aVR、aVF,戈德伯格,)

刘易斯爵士写出了史上第一本心电图专著,描述了这项技术的临床用途。他也曾与埃因霍芬一起获得诺贝尔奖提名,但并未获奖。

刘易斯的工作和他所取得的进步得到了埃因霍芬的认可,他在诺贝尔演讲中正式承认刘易斯的贡献,因为他“在心电图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坚信,”埃因霍芬说,“如果我们没有他的工作,今天人们对心电图的普遍兴趣肯定不会那么高,我怀疑如果没有他的宝贵贡献,我今天是否会有幸站在你们面前。”

左为埃因霍芬,右为刘易斯

3临床应用

年,心电图开始用于临床。年,埃因霍芬先后记录了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早搏等心电图。年,心电图开始用于诊断心房肥大、心室肥大,从此心电图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新的心电图波与心电现象相继被发现。

年,预激综合征被发现,随后列夫(Lev)病、长及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早期复极综合征、J波综合征、Epsilon波等新的临床心电疾病相继被提出。

如今,心电图检查已成为临床四大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应用范围也已超出心血管病的诊治,其对脑血管病(例如尼加拉瀑布样T波)、呼吸系统疾病(例如肺栓塞)的诊断特异性强、敏感性高,表现极佳。

年,凭借心电图机开发过程中的卓越贡献,埃因霍芬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多年来,他的发明造福了亿万患者,他和他的继任者们的贡献,值得被历史永远铭记。

诺奖得主埃因霍芬

参考文献:

WillemEinthoven.().Europeanheartjournal,40(37),–.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医史话命悬一线百年心电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