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c间期延长和T波记忆现象可继发于显著除极改变。既往报道左室起搏所致严重QT间期延长,可通过希氏束起搏(HBP)纠正。然而,有报道显示HBP后可以发生T波记忆现象。本病例报道一例既往宽QRS波患者在HBP后出现复极异常和QTc间期延长。
病例简介
现病史
一名82岁女性患者因充血性心力衰竭恶化入院。入院检查显示:发热,心率74bpm,呼吸频率18bpm,血压/61mmHg,氧饱和度92%,病态肥胖,颈静脉扩张阳性,下肢凹陷性水肿。听诊心脏无杂音,肺部呼吸音正常。
既往史
既往阵发性心房颤动(服用胺碘酮、美托洛尔和华法林),左束支阻滞(LBBB),心力衰竭(近1年内射血分数为20%~25%),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III期。
检查
胸部X片显示明显肺血管纹理增粗和间质改变。入院心电图显示LBBB(图1)。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射血分数20%~25%。
图1基线心电图:左束支阻滞。心电图显示QTc间期为ms(QRSms)临床治疗过程
该患者已按照指南推荐药物治疗1年余,症状及射血分数无改善。本次住院主因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恶化,采用静脉利尿,并计划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植入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植入CRT-D期间发现后外侧静脉起搏阈值很高。因此,选择植入HBP(希氏束起搏)以完全纠正LBBB并使QRS波正常化,起搏阈值电压为0.5V(0.4ms),输出电压为3.0V(0.4ms)。次日心电图显示希氏束夺获和间歇性右室间隔夺获(图2)。与右室间隔夺获相比,希氏束夺获时QTc间期明显延长至ms。此时电解质在正常范围内。由于间歇性右室间隔部夺获,重新检查希氏束夺获阈值,显示1.0ms脉冲时,希氏束夺获阈值为1.5V;因此,调整输出电压为3.0V(1.0ms)。图2术后心电图显示希氏束起搏和QRS波正常。间歇性右室间隔夺获。右室间隔夺获时QTc间期为ms(QRS波时限为ms),希氏束起搏时QTc间期为ms(QRS波时限为90ms)。鉴于该患者QT间期明显延长,心脏监测延长2天,QTc间期逐渐降低至ms(图3A),其间,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后患者接受心脏康复治疗,随访时QTc间期改善(图3B)。
图3术后心电图。(A)术后第2天心电图显示QTc间期为ms。(B)术后第32天心电图显示QTc间期为ms。鉴别诊断
QTc间期延长伴QRS波正常的鉴别诊断包括T波记忆、电解质紊乱、使用钾通道阻滞剂如胺碘酮、左室劳损或缺血。T波记忆可见于纠正LBBB后、室性心动过速、预激和持续右室起搏等情况。讨论
心脏记忆是指一段时间的异常心室激动(宽QRS波)后恢复心室除极时所出现的持续性T波改变。心脏记忆现象中,即使心室电活动已恢复正常,T波记忆并遵循原宽QRS波方向。本病例中的下壁导联倒置T波很少见,推测其潜在原因可能是由HBP引起心室整体除极改变可能导致复极改变,而非传统的记忆性T波。心脏记忆不是病理性的,正常心脏传导恢复数周后可消失。QRS波正常化后,由于QTc间期明显延长至ms左右,患者处于潜在致心律失常状态,可能是由T波记忆、胺碘酮和潜在心肌病共同作用。间歇性右室夺获时可见QTc间期改善(图2),支持T波记忆诊断。HBP输出电压增加引起持续性希氏束夺获。住院观察2天后,QTc间期改善。心肌病合并宽QRS波患者在QRS波正常化后,由于心脏记忆现象,可立即出现QT间期明显延长,并可能增加致心律失常风险。此时,应考虑夜间长程监测并监测QTc间期变化。随访
患者出院后无入院及恶性事件发生。1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显示射血分数已恢复正常。
结论
本病例显示希氏束起搏使QRS波正常化后患者出现明显复极异常。临床医生应警惕这一现象,考虑延长心脏监测时间。专家简介
刘彤教授
医院心脏科主任医师,天津医科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副所长。医学博士/博士后(美国Cedars-Sinai医学中心),天津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社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天津市创新型人才(第一层次),首批天津市津门医学英才。主要从事心脏起搏与射频消融、心房颤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肿瘤心脏病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国际心电学会(ISE)青年委员,欧洲心脏学会专家会员(FESC),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心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青年编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通讯编委。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京津冀基础合作专项1项,天津市科技局重点项目2项,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3项,JACC、JAMAInterMed、RedoxBiology、Stroke、CirculationAE等SCI杂志发表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文章余篇,H指数23,总引用次数次,主编及主译专著5部,副主编副主译专著7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