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部分人群会出现越是紧急、关键的时刻,越想上厕所的情况,如果总是出现这样的情况,就要注意了,很可能是患上了一种肠道疾病--肠易激综合征。那么,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它的发病原因又是什么呢?
医院医生指出,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或腹部不适,常伴有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但通过临床检查,无法发现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IBS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中青年(18-59岁)患病率较高,老年人(60岁以上)患病率有所降低。
如何判断自己得了肠易激综合征呢?
IBS的诊断标准主要基于症状,诊断建立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基础上,推荐采用目前国际公认的IBS罗马IV诊断标准:
病程6个月以上,近3个月反复发作腹痛、腹胀、腹部不适,具有以下任意两项或以上症状:
1.与排便相关
2.伴有排便频率改变
3.伴有粪便性状或外观改变
肠易激综合征有哪些诱因?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饮食因素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的主要因素。
饮食因素主要包括免疫性(食物过敏)和非免疫性(食物不耐受)两方面。大多数研究倾向于食物不耐受是IBS的主要危险因素。
另外,肠道感染也是IBS重要的发病因素,约10%的肠道感染会发展成为IBS,有肠道感染史的患者IBS的发病率比无肠道感染史的患者高4倍。
医院医生提醒:虽然IBS并非致命的严重疾病,但因其发病时严重干扰患者的工作、学习、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医院供稿)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