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百年最能影响普通人生活面貌的事物是什么?有人会回答塑料或者橡胶。塑料背后的石化行业带来了诸多新型材料,把人们从单调的钢材和木材世界解放出来,而橡胶则在电力和交通方面大放异彩,让普通人生活的空间和时间得以极大扩展。
若时间尺度缩短到五十年,答案又如何?回答者的选择多半会变成电脑。二战以后的电子信息革命中,电子计算机同与之相伴的新型通讯技术居功至伟,显赫非常。不过,如果发动调查的人继续深入提问,询问有关电子计算机的详细分类的信息,能够详细作答的受访者占比恐怕就不会太高了。
近来在名义上最热的电脑非2in1PC莫属,不过它究竟算笔记本还是平板,引起了不小争议。SurfacePro软键盘构型的PC在Windows、安卓乃至IOS各生态位上出现,普通人总是搞不清楚定位。严谨地说,由于没有转轴,他们在法理上都应该登记注册为平板电脑才对。简单的问题往往来自复杂的概念,在此,笔者打算简单梳理目前电脑市场的一些认知问题,主要探讨的对象就是标题中的“商用PC”和“消费PC”。
PC世界分类是老大难问题
PC的诞生与分化
在细分概念爆炸繁衍的时代,想要完整地解释一个产品类型,我们不得不把话题上溯到它的进化原型上去。
什么是电脑——电脑即电子计算机,也就是遵从冯·诺依曼架构的数字电子计算机的代称。电脑问世于年,与之对应的概念是上个世纪初的模拟计算机。
什么是PC——个人电脑,英文“PersonalComputer”的缩写,滥觞于乔布斯在年展出的苹果II型小型电脑。与PC相对应的概念包括服务器(架设网络)、工作站(创作内容)、大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管理计算)等专业电脑类型。
一般来说乔布斯和沃兹被认为是PC的发明者
什么是商用PC——为企业和机构等组织设计的,以规模化部署、高安全性、高可维护性为特征的,拥有半独立采购和售后渠道的PC机。
什么是消费PC——以配置功能快速迭代、个性化设计突出、产品类型多样、较为强调单体价值和娱乐应用需求为特色的PC,主要针对个人消费者。
消费PC和商用PC存在设计理念上的原则对立,但放眼到市场领域,想要明白无误地把他们切割清楚却是极为困难的事情。不过,我们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展开分析。
纵向:从*工到商业再到消费者的个人世界
毫无疑问,和世界上多数影响力巨大的发明一样,电子计算机最开始是以“*国重器”的形象铭记于史书之上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问世就同美国陆*的弹道计算需要直接相关,而它的理论结构奠基人冯·诺依曼最为知名的身份恰恰也是“核弹专家”。
最初的电子计算机身形庞大最初的电子计算机身形庞大以乔布斯为代表的战后第一代“年轻的计算机工程师”改变了这种局面,他们在自家的车库里“捣鼓“出了当代人熟知的“个人电脑”。当然,80年代的半导体工业尚不成熟,PC在发明后的最初十年,只能以相对“廉价”的形式扩散到了通讯公司、巨型企业和*府部门当中。
真正让PC机走下神坛开始普及的力量有三种,其一是以Windows为代表的多媒体可视化应用环境的发展;其二是以约翰·卡马克为代表的PC图形游戏的推动;最后则是半导体产业自我原始积累演绎出的成本降低趋势。
加强娱乐、降低成本,两方面的进步共同把电脑从80年代严肃的“商用”氛围中拉了出来,塑造了年轻一代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稍微年长的80后,没准还能记得年联想公司提出的“万元奔腾“促销口号,也正是当初那么接地气的策略为联想最终演绎成PC巨头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推移,消费PC、商用PC类型缓慢分化而出。当代PC已经完全可以同时承载严肃的商业生产力需求和一般意义上的娱乐需求,根本差异已不在于自身样貌了。
横向:各种PC类群之间的对比
站在不同的立场,消费PC和商用PC为人所知的面孔大相径庭。由于商用PC缺乏来自厂商第一方的有效定义,所以下文尝试以大众眼光来归纳消费PC和商用PC的认知区别。
很难找到核心定义时外观形态是商用PC和消费级PC归纳起来的重要标志
通常来说,服务器和工作站在严格意义上是不会被归纳进入“PC”概念的,但我们在苹果发布会上经常会看到MacPro视频工作站和MacBook个人笔记本电脑放在一起介绍,市场上的小型单路塔式服务器更是成为各大企业部门采购的重点考察对象。从事实上来讲,他们也成为了PC市场的组成部分。
简单建立模型,“外观看起来不那么严肃,宣传上强调影音游戏性能”是消费PC的主推类型;“外观刚正沉稳,强调质量和稳定性”则是商用PC的主要类型。图形、视频工作站中,类似苹果iMacPro、MacPro这样强调多媒体创作能力和外观工业设计的,在实际市场上会拿来同高端消费PC对比;而形象传统、更加强调体系和标准化的类型则同传统小型塔式服务器一道,被列入基础商用PC的考察范围。
在产品形态层面,一体机、平板电脑、自由定制的DIY主机几乎都是外观靓丽的消费类型;台式机和笔记本则可以按照上面的模型继续拆解。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某些迷你主机、带有特殊输入输出设备的平板等也会被划入商用PC范畴,比如能够进行3D扫描的一体机或者带有投影输出功能的平板电脑。
Mac总能把工作站做成电脑的样子又去同传统类型比性能
但是,这种粗略的划分方法有很多难以克服的辨别困难,笔者就见到过强调自身具有强力民用独立显卡的ThinkCentre增强性能类型“商用PC”。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使用更符合实际的方式来区分。
借助生物学的分类集合概念,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思维方式来尝试概括大众印象认知中“消费PC”和“商用PC”之间的区别。
在上图中,左侧的“消费PC类群”是融合了强调个性化外观外设的游戏台式机、游戏笔记本、强调个性化、均衡配置的家用主机和笔记本以及各种常见二合一产品的“观念合集”,其中游戏PC和轻薄娱乐笔记本是概念的核心,其他类型则覆盖模糊的边缘。
与之对应,右侧的“商用PC类群”涵盖了五种常见概念:
①强调生产力的典型办公台式机、笔记本;
②强调商务范儿的高溢价轻薄类型笔记本;
③外观朴素、简约的家用高性能品牌台式机;
④半定制或采购而得的小型塔式服务器;
⑤半定制或采购而得的传统低端图形、视频工作站。
两大类群中,高性能家用品牌机和强工业设计、高附加值的轻薄笔记本是边界最为含混的产品类型。前者一分为二,普通用户购买看起来个性化、色彩丰富的就是消费PC;而如果进入了企业采购名录,就会变成实打实的“商用PC”。
在ThinkPad的推广材料中商务和商用总是一起出现
后者则非常摇摆,在强调轻薄本或商务本这一概念时,娱乐属性就会突出,比如ThinkPadX1Tablet、X1YOGA、X1Carbon等轻薄本或二合一笔记本;而有时品牌的持有者也会刻意强调自己的“商用”与“专业”属性,典型的案例就是ThinkPad的传统X/T系列——没有人会否认它是商用PC。
那么,有什么更干脆,更接近本源的方式来削弱这种尴尬的混乱局面呢?
本源:体系的不同才是决定性的
上述局面符合实际,但也把现实的冲突代入了进来,我们只能承认用硬性条件约束商用PC和消费PC是非常困难的。
不过,消费PC和商用PC仍然拥有相对本质的不同——核心类型的设计思路,销售、服务体系有着根本性的分歧。
商用PC面向的终端用户以批量采购的企业、机构为主,在概念上更加强调工具属性。大企业、大客户在采购商用PC时同采购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生产工具(机床、加工设备)类似,都是从体系的角度来衡量一宗交易,更好比是铁人三项的综合较量,而不是单一的长跑较量。
就像*用汽车强调越野性能一样,核心类型的商用PC在关键数据防护(避免损坏,易于恢复)、机体结构质量(强度、抗冲击能力)、平均无故障时间、隐私安全保护(加密、防窥屏技术)等方面往往会构建一定程度的技术壁垒。基于实际的业务需要,该类型也会开发一些交互(如指纹识别、人工智能安全解锁、视频电话会议)和特色功能(如配置3D扫描、多功能扩展坞等特殊设备)。
Intel博锐技术
核心类型商用PC安身立命的基础之一就是其自带的售后服务与维护体系,在软性的售后服务建设方面拥有消费PC难以企及的资源,诸如远程诊断与咨询、上门维护等都是后者不具备或难以在质量上抗衡的特性。与普通家用电脑无处寻找备件不同,商用PC的售后体系更加标准化,维护上的通用性更加优越。
此外,核心类型商用PC还往往具备远程批量部署和安全管理功能,这些功能有的从专业服务器技术下放而来(如IPTM体系内的综合管理),有的由厂商以独立的设计结构和芯片技术来实现(如各大厂商研发的加密系统与数据恢复系统)。在平台构建方面,上游产业链也提供了莫大的技术支持,诸如Intel博锐、AMD的fTPM/TPM2.0等技术也是商用PC所特有的利器,在专业角度上为商用PC带来独有价值。
网络上有关联想商用PC服务体系的介绍
与之相反,消费PC营销对象是独立的消费者个体,从销售到售后服务都是围绕个体用户的消费行为来操作的。这就意味着,消费PC在设计伊始就只考虑细分用户类型个体的购买心理,成本核算标准偏向于直接而感性——有多少钱获得多少实在的实用特性,同时获得相对基础的售后服务(包含维修服务、故障诊断服务等等)。在消费PC身上,外观的个性化,产品形态的先锋和时髦症候,配置性能上的不同倾向的优化,都是围绕个体用户心理展开的。
同时,基于消费产品快速迭代的基础特性,这些产品很少会考虑全寿命周期的综合成本,甚至设计出来就是为了让用户持续购买(比如经典的学生笔记本)。
规模与趋势
根据IDC公布的大陆地区PC市场调研报告,截止至年,中国区商用PC(不包含工作站)的销量大概可以稳定在万台/年的数量级,在整机范围内(不考虑DIY市场)相对消费PC拥有40%到45%左右的份额优势。
中国PC市场已经是相对稳定的成熟市场,商用PC的占比与全球差异不大。从更大范围来看,中国区的年PC整机销量同全球PC市场的季度销量相当接近。
近年来,主要国家的商用PC市场上升幅度都显著超过面向个人用户的消费PC市场。目前真正能够为全球PC市场提供前进动力的,是商用PC市场而非迭代更加迅速的消费市场。这种局面的出现,同Intel\AMD在最近两年来掀起的CPU激烈竞争直接相关,上游厂商在核心芯片方面的竞争加剧,会加速市场的迭代,缩短消费级市场零售产品的平均预期寿命。这一方面给个人市场的购买心理带来了周期性的波动,令很多地区的消费者陷入观望心理,另一方面也削弱了各主要厂商在营销、研发体系方面的资源配置能力,使其陷入相对被动的运营周期。
从趋势上来看,商用PC也更加能够把握时代脉搏的细分市场领域。一方面,AMD\Intel\NVIDIA等传统PC通用芯片上游厂商开始进入新一轮性能竞争。商用PC可以选购采用的配件性能较诸过去十年有了较大程度的飞跃,为企业用户开发新的生态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商用PC自身的生产力属性意味着它将会先一步将消费PC的应用发展需求内化在自身的发展实践当中去。用商用PC为消费PC设计应用需求是业界的常态,自然也需要性能、功能方面的伴生进步,联动带动整个PC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