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自闭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越来越多,但家长们对于自闭症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的认知阶段,甚至还存在有迷信的行为。
家长们对自闭症的不了解,往往导致了干预的滞后,当发现孩子表现的明显不好时,又采取过激的策略“疯狂干预”。这些行为往往既没有达到效果,耽误了孩子的*金干预时间,也让家长和孩子都疲惫万分,实在是得不偿失。
那么,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1、发病原因
自闭症与智力障碍都是因脑部问题引起的疾病。自闭症是神经性广泛发育障碍疾病,至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而智力障碍多为基因问题或因脑部缺氧造成的脑损伤而导致的疾病。
2、发病时间
自闭症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智力障碍是发生在发育时期内,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时伴有适应性行为缺陷的一组疾病。
3、表现不同
(1)综合能力
智力障碍的孩子,总体综合能力发展是均衡的,只不过低于同龄儿童应该具备的发展水平。比如该儿童生理年龄十岁了,但是各方面发展水平可能在4岁左右。
而自闭症的孩子则不同,他们有可能运动方面很发达,自理能力也没问题,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可能完全无语言,无社交。亦或是颠倒过来,有语言,但是语言混乱,让人听不明白他在说什么。他们的综合能力不均衡。各方面的情况都有可能出现,各项能力的发展情况无法预料。
(2)社交
智力障碍的孩子,他们的社会性总体符合他们的智龄水平。比如一个十岁的智力障碍孩子,总体能力能达到四岁的水平,那么他的社交也基本在四岁的水平上。社交包括他的语言,沟通,目光对视,情绪情感等各方面。
而自闭症的孩子,最大的障碍就是社交障碍。他们多数不跟人对视,且没有办法应对普通的社交,或无语言或语言极少,或重复固定的语句,或自言自语而与人没有互动。在情绪情感方面也很淡漠,要么大哭,要么大笑,或者面无表情。
(3)刻板行为
智力障碍的孩子,他们的所作所为,基本符合智龄和情境。比如他们走路时,不会要求只走固定的某一条路。你可以跟他们协商换一条路,他们的反应基本会符合他们当前的智力年龄,不会固执地坚持某一个行为。
而自闭症的孩子一个典型症状就是刻板行为。他们会坚持走同一条路,坚持吃同一种食物(或强烈反感一种食物),坚持做同一件事情,不允许出现任何改变。
(4)理解力
智力障碍的孩子,基本可以理解自己智龄水平条件下的日常情境,他们的认知水平是符合自己的综合智力水平的。比如一个智力障碍的孩子,他能理解下雨了就要打伞,能理解妈妈之所以会吼叫,是因为她生气了。
而自闭症的孩子,他们大多思维逻辑混乱。下雨了要打伞这种逻辑关系,也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去教会他们。尤其在抽象思维方面,自闭症孩子理解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把人的心智分为两种,一种是智商,一种是情商。简单来说,自闭症和智力障碍的最大区别就是这两种心智的匹配程度。
智力障碍者通常指智力较普通人落后,但情商与智商匹配。其实智力障碍者的情商不会比他的智力水平高到哪里去也就是说匹配而已。
自闭症者通常指情商落后,但智力从弱到强各种各样都有。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闭症谱系。即情商落后于他自己的智商水平。
在自闭症谱系中:
低情商+低智商=低功能自闭症(可能需要终生看护)
低情商+中智商=高功能自闭症(平均水平依然比普通人稍微落后,但可以进入普通幼儿园甚至小学,可做简单重复性工作)
低情商+高智商=阿斯伯格(可能成为科学怪人、黑客高手商业精英之类,但比例极低)
在葡萄心在研究分析过众多自闭症家庭后发现,大部分的自闭症者都属于高功能自闭症,虽然每个孩子的能力水平发展不一,但是抓住孩子成长的*金时期,在葡萄心的ESRF教育理论的帮助下,孩子的各项能力水平也在持续缓慢的提升。
葡萄心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从不追求短期成果,而是更多的注重孩子完整的发展经历,目的是让孩子在2年后,能够达到甚至超越同龄孩子的水平,可以正常融入社会,参与学习生活,有一个完整健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