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发病率比较高,病因并不是很明确,治疗起来相当复杂,尤其是功能性消化不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什么是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指发生在胃部和十二指肠部位的症状,表现为反复出现的中上腹部疼痛、早饱、饭后有饱胀感、上腹部出现烧灼感。
根据病因,消化不良分为两种:
一种是器质性消化不良,也就是有明确的病因,常见于糖尿病、恶性肿瘤和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一种是功能性消化不良,通过胃镜检查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无法解释的胃肠道疾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跟哪些因素有关?
通常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跟精神心理因素、感染和饮食等有关;也跟遗传、十二指肠炎症、受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等息息相关。
不同因素之间并不是互相独立的,相互影响,相互恶化。
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哪几类?
1、餐后不适型
食物长期在胃中停留,易造成餐后饱胀感;吃一两口饭就会感觉到胃部饱满,吃不下其他食物,这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症状。不妨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促胃肠动力药物来减轻,比如多潘立酮;也可以用复方消化酶,同样能减轻食欲下降、腹胀等。
2、上腹不适型
上腹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上腹部疼痛,上腹部有烧灼感,疼痛主要集中在胸骨剑突下。跟烧心感不一样,消化不良造成的是灼热感。因为胃酸跟上腹痛综合征发病紧密相关,所以需用抑酸剂治疗。
面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该怎么办?
一旦怀疑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先判断有没有器质性疾病相关症状。年龄超过45岁,最近有消化不良症状,出现*疸、腹部有肿块、吞咽困难以及黑便、贫血以及身体消瘦,消化不良进行性加重者,医院做全面检查,排查器质性病变;
年龄小于45岁,没有上述症状,医院做粪便常规、血生化、血常规和胃镜检查等。经常规治疗后效果不是很理想,需做碳1和碳14呼气试验,看看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温馨提示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良性病变,科学规范治疗就能有效控制,预后良好。吃饭前应调整好情绪,不能带着焦虑和恐惧等心理吃饭。吃饭时尽量坐着,不能一边走一边吃饭。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高脂肪的食物;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吃饭时细嚼慢咽,不能吃得太匆忙。尽量不要汤泡饭,饭后不能立即喝太多水,以免加重消化不良。吃饭时不能穿太紧身的衣服,尤其是束紧腰部的衣服。两顿饭之间喝杯纯牛奶或酸牛奶,防止胃酸分泌过多;
不能吃高糖分和高盐食物,以免刺激胃酸分泌。吃饭时不能喝酒,吃完饭后不可立即吸烟。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